7月21日,广东从化监狱外。刚刚走出高墙的林某和儿子紧紧相拥,手上攥着几页A4纸。
三周前的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发特赦令,宣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九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
林某紧紧攥着的,不是普通的法律文书,而是广东省此次特赦的首份特赦裁定。
走出监狱的1小时
林某上世纪80年代曾经受战火洗礼,参加过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外作战。
2017年,他因为交通肇事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如今,他因为曾经的英勇作战经历而成为特赦的受益者。
镜头记录下了他在广东省从化监狱中的最后1小时——
下午16时,广州中院的法官来到从化监狱,在监区巡回法庭中敲响法槌,宣布开庭。
“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决定,裁定如下:
对罪犯林某予以特赦。”
林某目不转睛,聆听着裁定上的一字一句,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
林某在笔录和送达回证上工工整整写上自己的名字。
签名后的这一刻,意味着特赦裁定正式生效,从此刻开始,林某的身份也不再是罪犯。
他再难掩心中的激动,哽咽着说:“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
从法庭回到监区,民警对面的林某,坐得笔挺。
服刑的两年多来,林某积极改过,在狱中主动发挥部队所学,积极协助监狱警官开展罪犯队列训练,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每月按时完成监区下达的劳动任务,曾两次获得监狱表扬奖励。
面对面的谈话教育每周都有,而这是最后一次。这一次,民警叮咛他:
“不能白来,也不能再来。”
在生活了两年多的监舍,林某脱下囚服,换上便装。
17时许。
迈出铁门的瞬间,他看到等候在门外的儿子。
“没想到接到消息协助准备材料至今不过两周的时间,父亲就被特赦出狱了。”儿子感慨,正是因为当年父亲参军报国,为国家作出过贡献和牺牲,才有今天的宽大处理。
父子相拥,他们可能不会知道,1个小时里走出高墙,而监狱民警们却为此奔波了数万公里。
行程数万公里的调查核实
向服刑人员宣讲政策,受理服刑人员的申请,调查、核实、取证、评估、公示、公告等等,特赦工作的一项项内容环环相扣。
1小时走出高墙的背后,是相关职能机关2周马不停蹄的工作。
刘某华,广东省肇庆监狱的服刑人员,在22日获得特赦。7月6日,在听完民警对特赦条件的宣讲后,他报告民警,自己曾参加过对外作战。
他还脱下囚服,向民警展示了背后的伤疤。
刘某华说,30多年前,他和战友在行军中进入了敌人布下的雷区,遇上了地雷,在爆炸中两名战友牺牲,还有三人被弹片击中负伤,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伤疤是战士的勋章,而是否符合特赦条件,不能仅靠背后的一块伤疤证明。
从第二天起,监狱立即开始了调查核实。在刘某华户籍所在地广东茂名市,从村到镇,从区到市,村委会、派出所、武装部、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职能部门调查组一级级地跑,材料一份一份地核实,证据一个一个地调取,直到所有材料能够相互印证。
工作组还找到了刘某的两个战友。
调取了相关证据,监狱在经过监区长办公会讨论、业务部门审查、监狱特赦评审委员会评审、监狱管理局审核同意等程序后,于7月18日报送至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请法院裁定。
肇庆监狱调查的申请特赦罪犯有五名,刘某是其中一名,他也是唯一符合条件的一名。
“决不让不符合条件的错办,决不让案件超过办案时限”的原则,在调查组两周数万公里的行程中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国家不会忘记每一个人的功劳
相似的一幕发生在广东清远监狱。
27日,一名特赦人员在监狱外和妻子紧紧相拥。
他叫徐某东,曾是一名企业高管,因为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3个月。
特赦开始后,清远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徐某东就是其中一名,也是该监狱唯一一名符合第三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过较大贡献并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情形的罪犯。
通过调查走访,通过证据证实徐某东曾参与白云国际机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半个月时间完成了特赦的全过程,徐某东感谢了很多人:
“感谢监狱警官、检察院、法院和我原来所在单位,他们非常认真负责高效,在这么短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核实工作。这种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让我非常震撼并感动。”
对于丈夫收到特赦,他的妻子说激动万分,她说,我相信他回归家庭后会更加珍惜生活,也将竭尽所能为社会再做贡献。
国家不会忘记所有人的功劳,包括犯了罪的人,特赦让他们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更加悔恨。在采访中,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李景言告诉长安君,特赦在监狱服刑人员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符合特赦条件的罪犯认为,国家没有忘记自己过去的功劳,对自己的罪行表示十分悔恨,决心回归社会后要做合格守法公民。其他罪犯通过我们的宣讲,也受到了国家法治的感召,纷纷表示要积极改造,争取更多改造成绩。被特赦罪犯的家属感激国家好政策,让他们能够早日和亲人团聚。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宣讲、教育管控,引导罪犯积极改造、安心服刑,更好维护监管秩序和社会稳定。
怎么证明“我是我”?
距离广东清远3000里外的江苏南通,在21日被特赦的罪犯陆某洲,他的取证工作更加曲折。
2015年,陆某洲因犯交通肇事罪,被法院判处4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
在服刑期间,他的家人经过多方筹措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获得对方的谅解,陆某洲也在狱中积极参加改造,三次被监狱表扬。2018年8月,他获得假释,回到了位于江苏南通的县级市,海门市。
“陆某洲非常老实,坐立行有板有眼。”海门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李维钊对他印象深刻,李伟钊回忆,每次社区矫正活动,陆某洲总是提前到场,虽然话不多,但每次都很积极,十分珍惜矫正的机会。
特赦工作开展后,陆某洲向社区矫正机关提交了申请,但他交来的材料只有两份,一本参战证,一本退伍证。更让人感到棘手的是,这两份证件上的名字写的是“陆某州”,而他的身份证上的名字则是“陆某洲”,并且出生年月也对不上。
他解释说,退伍后办理身份证是乡邻代他办理的,错把名字写成了“洲”,此后就将错就错一直使用“陆某洲”的名字,至于出生年月,则是农历和阳历区别。
如何证明此“陆某洲”是彼“陆某州”?
承担着调查取证任务的海门市司法局,多次赴陆某洲盐城老家走访,从当地公安机关和武装部分别调取他的户籍信息和服役材料进行仔细对比。
“他的名字可能写错,但家人的名字不会一起全错,如果不是同一个人,学习参军工作的经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李伟钊这样解释工作组调查的思路。通过家庭成员、学历学籍、个人经历等信息逐一调取核对,工作组在往返奔波中,最终得出“陆某洲”就是“陆某州”的结论。
提请法院裁定后,法院综合审查了所有证据,用最终的特赦裁定,肯定了司法行政机关为此付出的努力。
不善言辞的他拿着裁定书,嘴里不住的说着“感谢”,悄悄扶了扶眼镜,擦掉了泪。
非故意犯罪、赔偿被害人损失获得谅解、狱中积极服从改造、假释期间表现良好,陆某洲特赦后,审理此案的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陈珑珑表示,这个案件在特赦案件中非常典型,体现了特赦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罪犯能够更快更好地回归社会。
对于陆某洲,假释和特赦有什么不同?
对于他来说,丢掉了心理上的包袱,就是最大的不同。如今的他丢掉包袱,擦亮军人本色,更好地报效社会。
不能等,更不能凑合
江苏向北,位于苏鲁交界处的山东枣庄市,一起特赦案件的难题交到了法官手中。
2016年2月于某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特赦时仍在缓刑考验期,刑罚尚未执行完毕。
作为一名在边境参加过国防保卫战的老兵,于某某曾经在部队参与了三次实战,有力地配合了兄弟连的防御进攻任务,作战英勇多次得到嘉奖。7月初,他向社区矫正机关提交了特赦申请。
但于某某服役的部队已经撤销番号,司法行政机关几经辗转调取了他的服役和参战材料,并向法院移送了相关材料的复印件等证据。
“复印件,从证据的角度看,证明力肯定不如原件,复印件一般不能单独作为证据使用,也是一般司法案件中明确的证据规则。”案件的承办人,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衣媛媛介绍,特赦案件的办理,一刻也不能耽搁,但同样要严格依法办理。
特赦案件,不能等,不能停,更不能凑合着办。
法院从证据入手,指导司法行政机关补足、补强证据,民政部门对于某某发放退役补助的记录和证明、退役军人管理局发放参战补助的材料、相关证人证言……一份份证据让卷宗渐渐变厚,案件的证据也变得越来越扎实。
“我们于7月19日收到枣庄市司法局报请对于某某的特赦建议书,以及随案移送的于某某的原审刑事判决书、应征公民入伍登记表、枣庄市市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证明、枣庄市市中区公安分局社会危险性评估报告等证据。”
衣媛媛介绍,法院经过审查后认为,于某某符合特赦令第二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过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外作战的”规定;同时于某某在犯罪之前没有犯罪记录,判处缓刑对所在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综合以上情节,法院做出了对其特赦的裁定。
自6月30日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特赦实施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后,全国各地相关政法机关加紧落实,围绕九类特赦对象,全面甄别、深入调查、准确评估、审慎核查、公正审理、严格监督,按照既定计划全力推进特赦工作的实施,确保每一起特赦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我曾为国效力,今后党和国家需要我时,我一定会挺身而出,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一句话,说出了许多特赦人员的心声,更道出了特赦的意义和效果。
声明:本文图片由江苏省委政法委、山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监狱局提供,在此致谢!
原创文章,作者:YUHKS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