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毕业一年的学妹找我吐槽,说在现在的公司待不下去了,总是让她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也没有交代什么项目,体现不出来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打断了她,因为单单这几句开场白,就能知道,她自身的问题也很大。她并没有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学生思维。
那些耽误你的学生思维
我还是学生,才刚毕业,需要包容
前一阵子,微博上有这样一件事,一名31岁的男子因为使用假驾照,被执勤交警进行了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对此,他的父母表示不满,认为处罚过重,说出来那句名言:“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一时间,舆论炸开了锅,31岁的巨婴让人瞠目结舌。放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端倪,31岁作为早已成年的人,应该具有独立的处事能力。那么放在工作中呢?我们可以进行一下类比,已经毕业的学生,是不是应该摆脱类似于“巨婴”的思维方式呢?
进入职场,不是人人都会包容你的错误,尤其是低级错误。你的毕业时间长短,上司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你的工作能力以及你可以创造的价值。不要总是拿我是应届生这种思维来处理事情,这是一种强盗逻辑。应届生是你工作的敲门砖,不是不会做事的借口,它仅仅是个称呼而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永远不会来到
总是想等到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再行动,看似是追求完美,但是迟迟不行动,也可以理解为拖延症,追求完美的假象覆盖了投机取巧的本质。
我在教育机构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大四的女孩子在我们公司实习,领导给她安排了一件工作,了解市场,为新校区选址进行实地考察。这个女孩子接到任务就着手上网查资料了,第一天,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教育机构有哪些优势,附近有什么样的学校,排名怎么样;第二天接着搜集:竞争对手选址都在哪里,他们的收费情况怎么样,学生的质量如何;第三天接着搜集: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租金合适的有哪些……就这样,一周的时间,她全部用来搜集资料了。领导认为一周时间足够她提交一个考察结果,但她却什么都拿不出来。可想而知,她并没有通过实习期。
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自我感动,到头来只感动了自己。真正的努力需要执行力,头脑里的风暴再精彩也需要付诸行动,万事俱备,没有走出第一步,东风永远不会来。
不懂主动学习,习惯被动接受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好多分公司设在广东,如果你被分到广东的公司,听不懂粤语,你会怎么做?”看似是一个和具体工作无关的问题,但是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面试官在考我的适应性和学习力。我当时回答:“初次接触,我会有好多听不懂的地方,但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我会尽快学会广东话,多和同事交流。”就这样,我过了初面。
在职场里也一样,如果说领导告诉你这件事需要你去做,而你之前又没有相关的经验,你会不会主动学习相关技能?不是学生时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主动去学习,这一姿态是决定你职场高度的因素之一。
自负心理作祟,过高评价自己价值
伊阅在评《山月记》中这样写到“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心存一丝希冀,而不愿与瓦砾碌碌为伍,遂远离时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耻饲育着懦弱的自尊心。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也就是说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误区,总觉得我不愿同流合污,不屑于与他们为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应该被局限在这个小岗位上,接着自怨自艾。想要奋斗,却害怕承担失败的后果,于是只能日复一日地在煎熬中度过。
在工作中,如果你想得到提升,只做好眼前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证明自己有价值,需要做超出这个职位本身的业绩,去主动向他人学习,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整个项目,接触你工作范围以外的世界,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那些成就你的职场思维
拒绝道德绑架
套用一个句式,“职场里,帮助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在工作中,分工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事物,不可能一直帮你,所以要断绝依赖,偶尔寻求帮助,而不是一直索取帮助。明白自己的角色,积极学习,懂得感恩,才会有人愿意帮你。
老板聘用员工,是为了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如果你的存在不能提高效率反而拖延了整个团队的进度,那还有什么理由留你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比索取帮助更有底气。
结构化思维
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
结构化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制定方案,在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需要决策时,可以在纸上分别列出目标、所需资源、资源冲突,并将其进行组合编号,选出可执行方案,继续精加工,就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方案。
在上文实习生的例子里,她如果按照目标—资源—资源冲突这个步骤进行市场考察的话,会更高效,当然她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没有制定方案,更需要下面这个思维方式。
积极主动,拒绝完美主义
比起追求完美,一直处在准备阶段,我想先完成,付诸行动会更招人喜欢吧。工作中的好多事情肯定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尽善尽美,为了完美而拒绝行动,这个思维方式是很有问题的,影响工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个人成长。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了“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这一定律也普遍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职场上,我们推崇用20%的精力去产出80%的成果,将我们的精力用在刀刃上,适度妥协,接受一些不完美,不断地在工作中改善这些不完美,才能得到提升。完成是完美的充分条件,只有完成了才能更好地追求完美。
如何养成职场思维
专注力
全身心地投入是最理想的工作状态,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把有限的精力专注到需要我们重点解决的事情上去,是我们培养专注力的高效途径。
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时间“四象限”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按照重要性分为: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象限。
我们在工作中就可以参考这个四象限,把处理事项按照紧急程度进行区分:例如最后期限重要事项,危机公关先解决;制定预案,人员培训就可以排在第二位;科室会议排在第三位;收发邮件排在第四位。如此就能高效地利用我们的时间专注工作。
执行力
执行力并不仅仅是接到任务就快速执行,它建立在正确理解目标的基础上。方向错了,越努力越背离,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明确目标和方法,会事半功倍。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永远给自己设定一个最后期限,这个期限一定要早于真正截止日期的两到三天,这样我们才有时间进行修改和完善,不至于手忙脚乱。
思考力
能够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受人欢迎的。锻炼自己的思考力,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维库,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或者是有讨论意义的观点等收纳进去,时常总结。
当然,并不是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别人遇到过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反思一下,有什么可借鉴的,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丰富我们的思维库。
“钱少活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醒醒,不要痴人说梦了,该吃的苦,其实自己都清楚。想要快速进入角色,在职场立足,那就转变思维方式吧!
原创文章,作者:UZRKFP,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