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距离香港回归仅剩五年时间,大量事务都在紧锣密鼓地安排计划当中。
刚刚结束十四大会议的邓小平找来了刘华清,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商议香港驻军事宜。
军委方面最终也得出了一份拟定好的初稿,不过在邓小平看了之后,提笔便在方案上面写了两个大字:软了!
邓小平表示:香港是我们的领土,在上面驻军是我们的权利,收复香港的方案,不能只有和平接收,武力接收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方面。
这个礼仪之邦的掌舵者,在面对自己国家的领土问题时,毫不掩饰地展现了中国的霸气,对外国人一点也不客气。
事实证明,邓小平对于驻军权利的强硬态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决定。不惜和英国人多次强硬博弈,邓小平也不愿意,更不可能放弃军队驻军香港的权利。
(邓小平)
一.从第一次中英磋商看起
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很难去避开第一次中英磋商,很难去避开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那次全球著名的“铁人会谈”。
香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领土,但是却在近代被英国用卑鄙的手段夺取,哪怕是二战结束后,英国对于香港的归还日期一直都模棱两可。
不过,在1979年,我国对于香港的回归也正式开始了行动。连续进行多项外交活动的邓小平接见了当时的香港港督麦理浩,于是中英两国的争港之路正式拉开帷幕。
众所周知,香港有着三块主要土地——新界,九龙和香港岛。凭借着近代的两个不平等条约,英国无耻地认为永久割走了我国的九龙和香港岛,而新界是租界的,到期退还。
(香港地图)
对于英国的想法,邓小平直截了当地在党中央领导会议中提出了观点:新界的租期到了之后,不会再租,立刻收回。
此外,新界和香港岛也一样要一起收回来,整个香港都是我们的领土!
收复香港的事务也立刻提上日程,当然,党中央不会做无把握的事情,第一件事情不是叫英国人过来开会,而是组建了一个机密的五人小组了解香港的情况。
待到这个秘密小组结束在香港的调研考察之后,我国对于香港的情况也就大致了解。
随后,根据这些资料,国务院港澳办的相关人员整理成了十二条方针,也就是“十二条”。
不得不说党中央考虑得面面俱到,这“十二条”也成为了之后解决香港问题的重要依据,英国人也不会想到,我国竟然对香港如此了解。
1982年的九月,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访中国,并且在北京和邓小平展开了那场世界闻名的会议。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是著名的“铁血首相”,对外政策一向都很强硬;而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对于我国领土问题上的态度也十分坚定,此次会议被外界称为强强对话。
显然,双方都是冲着香港的管理权去的。我国当时经过了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措施后,国力得到增强,受到了欧美等国的重视。
英国虽然有衰落之势,不过那时英国刚刚结束了马岛战争。英国人通过战争抢夺了阿根廷的群岛地区,由此也给了英国人很大的底气。
会议一开始,就注定这是一场难打的仗。
对于我国提出的“十二条”,撒切尔夫人选择不接受,甚至是无视。更令人意外的是,撒切尔夫人还坚持认为近代签下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
无视“十二条”,或许还可以解释为撒切尔的强硬,但是坚称不平等条约有效,那就纯粹是撒切尔以及英国不讲理了。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
根据当时也参与会议的鲁平所回忆,邓小平当即就给予了强硬的回击:除了新界,九龙和香港岛我们都要收回,不平等条约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
想必撒切尔夫人是难以置信的,她不敢相信中国领导人竟这般强硬。而邓小平接下来的一段话,更是给撒切尔夫人带去了一丝恐慌。
邓小平说:我们中国人穷是穷了点,不过不怕死!
会议结束了,撒切尔夫人面色铁青地走出了会议室。我们无法知道撒切尔当时的心情,但是从她下台阶时摔了一跤来看,她是不怎么开心的。
(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外台阶摔跤)
双方第一番交手,似乎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中国想不到英国这么不讲理,英国也想不到中国这么强硬。
二.驻军问题的博弈
双方各不愿意让步,注定了香港的争夺是一场持久战。仅仅在之后两年时间里,双方又进行了数十轮的回忆,而英国准备从驻军这一方面动小手段。
那是在1984年的四月份,英国外交大臣前来访华。英国的此次出访显然来者不善。该访华大臣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希望中国不要入驻军队进入香港,因为港人内心脆弱。
收回香港后驻军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英国却突然来这么一遭。政治敏感度极高的邓小平嗅到了英国人的阴谋,一旦驻军问题让步,香港收回只会更加困难。
根据驻军问题,双方又展开了多轮谈判,英国人似乎也认为可以死掐这个点来干扰香港的退还,一直用各种理由搪塞。
既然不同意中国入驻军队进入香港,英国自然也是编撰好了看似“合理”的理由:香港居民对于人民解放军十分敏感,甚至在香港造成了一部分恐慌。
(驻港人民解放军)
对于英国提出的可笑理由,我国态度依旧坚决,表示既然香港是中国领土,收回之后在香港驻军就是中方的主权,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又怎会让人民恐慌?
事实上,当时的香港虽然有一小部分人士对于回归祖国感到迷茫,但是大部分人都在期待香港回归。
当时香港最为知名的影星成龙就多次在自己的电影里面安排爱国情节,展露了港人的爱国之心以及对回归祖国的期待和迫切。
(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
即便英国人的理由有多么荒唐,我国依旧能够有理有据地反驳:英国人之前的驻军军费是港人的税钱,而中国解放军之后的驻军将由中国政府支出,并且驻港军队不干扰港内事务!
面对我国正气凌然地回击,英国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反驳:英国驻军是因为英国本土距离香港太远,而中国广州和香港距离很近,根本没必要在香港驻军。
对此,我国的态度依然强硬:香港回归后就属于中国领土,在本国领土驻军是国家主权,不容他国干扰!
除了回应英国,邓小平也多次在大会上表示:在香港驻军是中国主权的象征,这是一个没必要讨论的问题,因为中国一定会在香港驻军!
(香港人民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三.挖坑的记者与坚决的邓小平
当时还在管理香港的英国,借着权力在香港内部制造舆论,一方面是激起港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恐慌感,另一方面是弱化中国对待香港问题的强硬态度。
香港媒体就是英国控制舆论的重要工具,当时的香港媒体就有很多抨击大陆的报刊,其后是谁在作怪咱们不言而喻,这些记者也极力抓取中共领导人的讲话细节,只为了扩大舆论。
这也导致了之后的一场意外。
1984年五月,我国召开了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会议结束后,无数记者开始了对中共发言人的提问,最为火热的话题,毫无疑问是香港问题。
耿飚,是当时人大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刚忙完各项会谈工作的耿飚显然有了疲惫感,但是依旧被一大堆记者围追堵截,一个接一个地提问香港问题。
(耿飚)
这时,一位香港记者提到了中国在香港的驻军问题,并且别有用心地说到:香港人民惧怕军队,请问中国一定会在香港驻军吗?
对于此问题,耿飚是这么回答的:我们也许不一定会驻军。耿飚答完后,又继续回答了几个问题,只不过那一群媒体人却弥漫着异样的氛围。
不久之后,香港报社以及英国媒体纷纷对此大做文章,“中国开始畏惧英国”,“中国对驻军问题有了顾虑”,“中国前国防部长对驻军香港顾虑重重”这些标题出现在报纸上。
对于此事,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耿飚的发言,肯定是有问题的。
在这么敏感的节骨眼上,中国更应该坚定观点,不可有一丝示弱,而耿飚的发言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了。
那么是耿飚故意为之吗?当然不是。耿飚作为一个参加过抗战的“老革命”,对于国家问题不会有一丝让步。
(邓小平)
很有可能是当日耿飚有些疲惫,亦或是提问的记者别有用心,将耿飚绕了进去。
再看耿飚这段话,其实问题不严重,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被英国以及部分香港媒体揪住了漏洞。
舆论扩散开之后,英国人十分得意,而得知消息的邓小平也感到十分愤怒,“这些记者哪里来的根据?”,“耿飚哪里有资格说这句话?”
邓小平怒了,中国的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忽视,耿飚虽无意,但是却让英国人拿此大做文章,这令邓小平十分不满。
1984年的五月二十日,邓小平接见了港澳代表和政协委员,此次接见,邓小平表达了对港澳地区的慰问,更坚定了中国对港澳主权的态度。
面对着记者媒体以及一众港澳代表,邓小平一字一句地强调三句话:
“你们帮我发消息,我要辟谣,耿飚说的话不作数,是胡说八道的!”
“中国一定不会放弃在香港的驻军,如果没有驻军,那还算是中国领土吗?”
“我们一定会按照我们政府的方案行事,一定会顺利收复香港!”
(邓小平会见港澳记者)
邓小平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有着磅礴的气势,使得所有参会者都被这股正气凌然的讲话震住了,这是大国风范,这是大国的掌舵人,这是中国对于收复香港的决心!
不得不提的是耿飚同志,在做出那番不妥的讲话之后,却依然没有减少工作的热情,邓小平也知道耿飚此乃无意之失,因此也没有多作责怪。
四.香港回归,解放军入驻
英国本想着利用媒体制造舆论,没想到邓小平竟直接公开“放狠话”,毫不犹豫地表达了中国的态度。
英国人有些慌乱,赶紧派英方代表伊文思前往中国进行谈判,并且“无辜”地表示到:邓先生的讲话对社会造成了巨大震撼,希望中方认真考虑驻军问题。
而中国也不再和英国“打太极“,直截了当地说:驻军问题没必要谈了,收回香港之后,中国一定会驻军!
这下子,英国毫无谈判的可能,伊文思也只能沮丧回国。面对着一个如此强硬的国家,英国也没了胡搅蛮缠的机会,只能选择妥协。
1984年,十二月十九日,这是一个值得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代表中英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
该声明也代表着:香港将在1997年回归中国,届时,中国将获得香港的一切主权,包括在香港入驻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既然协定已经签定好了,那么香港回归祖国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咽不下这口气的英国人显然不会如此善罢甘休,又开始动起了小手段。
既然香港注定要在1997年回归中国,英国人便决定在此之前给香港制造一些问题,留给中国解决。
首先最受影响的就是香港媒体和报社了,直至今日,香港依旧有部分媒体在抨击中国,恶意引导港人的情绪,足以见得英国人的狡猾之处。
(香港最后一届港督彭定康)
其次,英国还在1995年成立了“民选立法会“并且取消了约束不法游行的相关条例。2016年,该立法会多次制造事端,挑起民众情绪,可想而知英国的阴险目的。
除此之外,英国在十几年间,还引进了数十万东南亚居民入住香港,其中不乏越南,菲律宾等国民,旨在降低港人的祖国认同感。
当然,英国这些行为对我国之后管理香港的确是造成了很多影响,不过香港人民始终期待着回归祖国,期待着1997年七月一日的到来。
在英国堂而皇之地动小手段的同时,我国也在准备着各项事宜,其中驻港军队的相关问题也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重视。
邓小平多次谈到驻港军队,表示:一定要安稳驻军,不能引起港人们的恐慌情绪,驻军之后维持社会的安定,不能干扰港内秩序。
1997年七月一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无数大陆人民,香港人民,以及所有华人华侨都关注这一天。
(香港回归)
零时,中国正式交接完毕,会场上演奏起了振奋人心的国歌,这一刻,香港也正式回归中国的怀抱。中国军队在会场上留下的飒爽身姿,同样值得称赞。
而自零时过后,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入驻香港。不过,零点前,已经有了五百零九名士兵提前进入香港。
为何会有解放军提前入港?因为从解放军停留地,前往香港需要两个多小时,而如果零点之后才出发,就会出现两个小时的治安真空。
不过在七月一日前几天,我国提出这一意见的时候,英国表示不同意:香港还没退还就派部队带枪进入,有损英国尊严。
好在我国态度坚决,在连续五天的会谈之后,英国最终同意一小部分军队提前进入香港,为之后解放军入驻做好准备。
(解放军入驻香港)
七月一日后,剩下的解放军部队开始全部进入香港,事前还有部分好事分子认为解放军的入驻可能会造成香港的治安混乱,不过很显然,他们是多虑了。
解放军的秩序和纪律十分严明,这么一大批军队入驻香港竟没有造成社会混乱,只出现了一个极小的交通事故,不久后解放军便从香港民众眼中消失。
当时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克莱明斯就曾前来交流,在看到了中国在香港的驻港部队之后,不由得感慨解放军的纪律严明,表示:
香港背后有一支可靠的军队!
(繁荣美好的香港)
结语:
从赢得驻军权,到允许提前驻军,再到完全收复香港,这是一个国家复兴的过程,更是一个华夏人民丰沛民族自信的过程。
我们忘不了的是高瞻远瞩的伟大领导人邓小平,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发展定不负前人所望,让华夏之光再次闪耀世界!
2021年的七月,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建于香港的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在这里,人们看到了香港驻军的英勇身姿和光辉历程。
参考文献:
李意根.香港驻军事件始末[J].文史精华,2011,(第12期)
“香港驻军事件”中的耿飚[J].读报参考,2012,(第2期)
方宁.香港驻军的历史渊源[J].军事历史,1996,(第2期)
袁南生.邓小平与香港回归[J].同舟共进,2017,(第5期)
邓小平谈香港驻军:我们不做李鸿章[J].晚报精华(往事与旧闻),2018,(第10期)
原创文章,作者:TNNMD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