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000字推荐一本书(医院病假条范文)

要推荐的这本书是《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

用5000字推荐一本书,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干

在此之前,先说点题外话。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对自己影响大的人与事。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出现在我的初中,一个是我们班级的学霸,因为他我喜欢上了足球与篮球,知道了马拉多纳与乔丹,也因为他我开始练习写字,才会在后来把字写得像点样。但却没有因为他变成学霸。不过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但是后来他的家庭遭遇变故,父亲因医疗事故去世,自己得了头疼病休学一年。

另一个是郑渊洁,虽然直到今天我也没有见过郑渊洁,但是童话大王却是我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三的杂志,后来觉得高中还读童话有点说不过去,才没有继续订阅。我的很多价值观,都受到了童话大王的影响。当时每期杂志的末尾都有郑渊洁与皮皮鲁或鲁西西的对话,那些话启蒙了我的思想,甚至很多一段时间,我都以为皮皮鲁与鲁西西确有其人。

这种影响现在仍然存在,所以当发现《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这本书时,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必读书。

好了,接着回到书的内容上。郑渊洁本身就一个非常另类的存在,一个只有四年级小学文化的人,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写了30几年;当年在北京三环房价一两千元的时候,买了几个房子来存放读者来信;儿子小学没读完就在家自己教,女儿爱上学,被他培养成学霸,高中毕业被美国六所名校录取……这本《郑渊洁家庭教育课》,就是围绕着他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思考与经验来展开。

用5000字推荐一本书,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干

1

全书共40讲。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内容。

一、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

二、在学习成绩的冲击下,如何让孩子的未来更成功

三、如何教育学龄前的宝宝。

四、我如何将女儿培养成学霸。

看完了四个题目后,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对第四部分的内容感兴趣。但是在这里先要给家长提个醒。郑渊洁的女儿从五年级开始进入国际学校,最后出国。这类孩子的成长经验对于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成长的大多数来说,并不一定会让家长有更多的借鉴。

不过,我的这个解释同样没有太多的说服力,因为这是我看完这本书时后的第一直觉。或者说,是一种凡夫俗子类家长的直觉。直到我又读了一遍,我才感到,这种并不具体普遍意义的教育经验与观点,才是具有价值与意义的。

我们的家长已经灌过了太多的教育鸡汤,学习了一大堆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无数种的教育方法。可是为什么还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无论我们学到了何种高明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应用上,不是坚持不下去,就是走了样。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对经验与方法开始怀疑,进而不得不继续灌一些鸡汤来解毒。好重新跳进家庭教育方法论的泥淖。

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让自己身心俱疲,而读这本书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比,郑渊洁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如蜻蜓点水,举重若轻,似乎并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把孩子教育的好好的。真叫人情何以堪啊。

第二个原因,我们的家长太追求实用主义与教育功利。妄图通过一本或是几本家庭方法书来搞定孩子的教育,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甚至有家长想直接的拿来主义,找一本书上的方法直接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市场也会投其所好,一大堆粗制滥造的教育书充斥其间。这样的书除了陈词滥调的方法与一味教育鸡汤外,实在没什么有价值的地方。

家长要真的有学习成长的心态,首先要摒弃以上两点。而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讲,以前也是迷信一些教育方法的书,尤其是那些畅销书,比如早期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近期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等。后来我渐渐地看清,其实真正通过阅读帮助到我们的都是教育观念与理论的书,而这些观念与理论是对我们已有认知的一个补充,或是刷新。而所谓的教育方法,其实是在自己观念认知框架下形成的,也就是说,方法要符合自己的认知,要根据孩子与家庭的实际情况。当你阅读一本书,觉得其中的方法如何好时,而却并没有搞清楚其背后的实践价值时,是无法加以应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书上说得挺好的,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家长要多阅读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与经验的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观与教育态度,同时要认清,好的观念产生好的方法,好的方法只可借鉴不可借用,对自己教育孩子管用的方法,一定都是自己总结出来的。

在阅读《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这本书时,我们也要本着这样的态度。学习其中的理论与观点,而书中所讲的教育方法,对于你是否具有借鉴价值,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其实,阅读任何一本书,何尝不是如此。

用5000字推荐一本书,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干

2

我们还是从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开始讲起。

郑渊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管理,是示范与引导。身教大于言教,我从中的解读是,甚至是说可以不要言教,应彻底地抛弃言教。这源于儿童成长的两个主要重点:一、模仿能力强;二、逆反心理。

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所有的言教都将把孩子推向我们期待的对立面。而身教则在模仿力超强的孩子身上立竿见影。所以,郑渊洁说,希望孩子怎么做,就示范给他看,他自然会去模仿,效果特别好。

而孩子为什么会玩游戏呢?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家长也在玩,还当着孩子的面玩。所以孩子在模仿;二,孩子觉得玩游戏比和父母玩有趣。父母并没有真心地陪孩子玩。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重要,这时候他自然会从游戏里寻找满足感与重要感。

包括在孝顺上也是同样。你想让孩子将来孝顺你,怎么办呢?就是当着孩子的面,孝顺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包括阅读也是如此。有的家长总是抱怨,我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就会告诉他,以后孩子一放学,你们两口子就一人拿着一本书看。果然,没几天家长就说了,真管用,孩子也开始找他们要书看了。

这一节还讲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家长与孩子相处,一般有三种定位,第一,家长定位为孩子的父母,长辈,管理者,师长;第二,家长将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朋友;第三,家长将自己定位为孩子的学生。

第一种所有家长都能做到,第二种有一些家长能做到。但是能做到第三种的极少。可第三种又是最重要的,家长向孩子学习,对于滋养孩子的尊严效果非常好。有尊严的孩子做事自信,遵守游戏规则,价值观正确,远离坑蒙拐骗。

再来讲一件被传得很神的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郑渊洁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后来家里实在放不下了,家人就让他处理掉,但是郑渊洁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觉得这不是善待读者的方式。而且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扔掉读者来信,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于是他决定买房子保存读者来信。于是就买了多套房子给小读者的信住,那时候北京的房价是一千四百元,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些信还住在那些房子里。

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件事后感慨的是郑渊洁的这一行为使资产增值数十倍。其实这件事背后的真正价值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真正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人生的成功。

用5000字推荐一本书,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干

3

在第二部分,很多话题是围绕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人生发展的关系来讲的。他抛出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人生的成就与考试成绩没有一点关系。 这让人想到了最近抖音上一位很火的北大丁教授,他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成绩只占孩子学习水平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自学能力,才是学有所成的撒手锏。

关于自学,郑渊洁说有两个关键,一个是要有阅读的习惯,第二是对这件事有兴趣。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爱阅读,结论下得如此武断与草率,实在不应是一个家长的所为。我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只有没把好书提供给孩子的家长”。如果你总是让孩子看一些他觉得无趣的书,他就会认为阅读是一件无聊枯燥的事情,就会对阅读敬而远之,而去拥抱游戏。只有阅读了他感兴趣的书,他才会不觉得阅读是无聊的事,他才知道原来也有好书可以读。他就会产生主动去找的意愿。这时候家长的帮助与引导就很重要了。

另外,家长不妨以后让孩子多给你推荐书,接爱孩子的推荐,自己去读一下孩子推荐给你的书。接着你再去给他推荐书,他会非常乐意接受的。

既然提到了阅读,就不能不谈谈写作。在写作文上郑渊洁认为主要是做到两点,不写千篇一律的文章,要写与众不同的作文。另外就是练习像说话一样流畅的写作。

他发现在教学上,老师的示范效果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比如英语老师要给学生做发音示范,数学老师要做解题示范。可是,他发现,唯独语文老师在教作文时,很少当场写一篇作文示范给学生看。这与老师的写作水平有关系,也与教学理念有关,因为很多老师把分析文章当成了示范文章。

关于这一点,我其实并不太赞同。老师如果当场写一篇作文,我相信大部分老师是有这个能力的,毕竟写小学生作文,难度并不大。但是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孩子们都会以这篇范文为标准来仿写。那这样的示范就失去了意义了。

所以,老师最好是在学生完成作文并批改后,写一篇范文,并且分析讲解这篇范文,这样孩子们知道了好作文什么样,又能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一下。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而已。

用5000字推荐一本书,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干

4

我们再来看一下对学龄前儿童,这本书里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书中强调了对学龄前宝宝教育的重要意义。“三岁看大”这句话一点不假。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安全教育,另一个是习惯培养。

孩子的安全无小事,安全意识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对儿童的性侵伤害也有低龄化的趋势,这就需要父母尽早给孩子的大脑注射“安全疫苗”,书中还教给了孩子一句话,一旦遭到成年人性侵,要立刻说出这句:我还没到十四岁,你想做牢吗?

每个父母都应该把这句话教给孩子。当歹徒面对一个懂法的孩子时,他也会有畏缩心理的。

再来说说那句著名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一次长跑,这大家都承认。而长跑讲究的是保存实力。就像大多数的马拉松冠军,在比赛的前半程不是领跑者,而是跟跑者,跟跑的优势是保存实力,没有压力,只往前看不往后看。领跑的弊病是为他人树立标杆,为他人劈开空气的阻力,只往后看不往前看,直至为他人做嫁衣。

郑渊洁为女儿制定的学习方针就是:小学保持跟跑,练习追功,初二开始发力,高一开始超越,高二领跑,高三夺冠。

选择跟跑就是选择了落后,奋斗的人生需要超越,超越从落后开始,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而这些都离不开对孩子习惯的培养。这种习惯不是简单的学习习惯,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都是以分数为先导的。这会导致很多习惯走了样,变成了做题的习惯,写作业的习惯,这并不是真正的习惯培养。当一个孩子没有足够的阅历,成熟的心智还没有建立,就给他灌输大量的知识,让其以成人的方式思考,行动。不但不会产生共鸣,还会让孩子心生厌恶。

他讲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郑渊洁在女儿5岁时,有一天带她下楼来玩,遇到了另外一个同龄女孩。他和那个女孩的妈妈站在旁边监护。那个女孩吃完糖将包装纸扔在地上,郑渊洁的女儿将包装纸捡起扔进身边的垃圾桶。过了一会儿,那个女孩的妈妈问郑渊洁女儿,知道三加三等于几吗?女儿摇摇头。女孩的妈妈惊讶不已地问郑渊洁,她真的不知道吗?郑渊洁回答,他现在不需要知道这个。女孩的妈妈问她现在需要知道什么?郑渊洁回答,需要知道不随手乱扔垃圾。

这个故事很好地道出了培养习惯的真谛。

另外,在习惯培养上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是不要溺爱孩子,溺爱之下没有好习惯可言。避免溺爱的方式不是不对孩子好,而是对全家人都要一样好,把溺爱变博爱。被溺爱大的孩子没格局,鼠目寸光;被博爱大的孩子宽容、雍容,光荣。

第二是教育孩子靠自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给别人添麻烦,麻烦自然少;常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麻烦就会多。所以习惯的培养就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变得自立,靠自己的努力增加实力,长大才会少走弯路。

这两点又何尝不与习惯息息相关。

用5000字推荐一本书,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干

5

最后,要说到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学霸的部分了。前面说过郑渊洁的女儿高三毕业时收到了六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

可是我又觉得这部分内容其实对于普通的家长来说,并没有太多值得借鉴的意义。这完全是一种降维打击,如果轻易去尝试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众。不过,透过他的教育方法,其背后仍是有一些值得家长思考的东西。

比如说,学会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出现叛逆心理,处于逆反期时,家长千万不要以权威之势强行要求孩子,这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把弹簧压得越紧,反弹就会越大,想泄掉弹簧的力,就要拉伸它,多调动它。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

比如说,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是孩子安全地与其他成年人交往又能开阔视野的最佳方式,更是未来获得超强学习力的最重要的准备。爱上阅读,一切学习难题都不怕。

还比如说,不要让孩子的学习成为家长的中心。家长们现在爱犯一个毛病,与孩子的交流,张嘴学习,闭嘴成绩,三句话离不开考试如何如何,成绩如何如何。这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僵硬。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成就。当亲人之间能目睹对方的成就时,就会激发对对方的赞赏与尊重。这样的家庭关系才是和谐的。

最后,再分享一些书中的金句。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用嘴。

除了阅读,其他事都不应该让孩子上瘾。

教育孩子时,经常会对孩子说,我这是为你好。然而出发点好不代表效果好。

家长向孩子学习,对于滋养孩子的尊严效果非常好。

在外和颜悦色在家声色俱厉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的可能性极大。于是代代相传,恶性循环。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牺牲者的形象,会使孩子产生负罪感。

自夸的人不招人喜欢,敢自嘲的人朋友会更多。

所有人都是井底之蛙,区别在于井口的直径不同。

家长如果将“你真是个听话的孩子”天天挂在嘴边训导孩子,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逆来顺受,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

作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爱是看好自己别惹事。

提高孩子注意力精神集中的唯一方法,是提高他对这件事的兴趣。

让孩子获得没有阅历支持的知识,相当于给孩子注射知识的预防针。

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麻烦就会少;常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麻烦就会多。

想要争口气,先要咽下这口气。

被溺爱大的孩子没格局,鼠目寸光;被博爱大的孩子宽容、雍容,光荣。

写好文章的秘诀是学会分析生活。

作为父亲,在女儿上中小瞠的十二年间,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只是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

以上,与各位家长共勉。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原创文章,作者:JUTRA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2842.html

(0)
JUTRAY的头像JUTRAY
上一篇 2024-12-17
下一篇 2024-12-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