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考试的记叙文阅读,包括小说和散文,经常会有考某句话作用的题目。这样的题应该怎么回答呢?
确实也发现很多同学会在这道题上丢分。而且这样的题,也的确是阅读考查的重难点。
想回答好这样的题,熟读文章,再弄懂题目的问法是必须的!而后,才能谈到答题公式。
答题公式好不好用?要看大家用得够不够灵活。好用,又不好用。
如果你能理解透彻,又能灵活变通,就绝对好用;如果你生搬硬套刻舟求剑,就会影响答题效果,公式就不好用。
一、常见的问法: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给大家讲讲常见的题型,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会有以下的问法:
请指出XX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XX段落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选文的结尾句(开头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二、答题套路:
这样的题答起来其实并不难,大家其实是掌握了方法的,只是在用的时候或许会有出入。
内容方面的考虑:
从内容上来讲,所提问的句子往往都很重要。大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回答下面给出的术语,务必结合具体的内容。
1.开头
如果是在开头,则可能会起到渲染气氛,点明题意,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同学们回答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回答出“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奠定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点明了XXXX的想法”等。
2.中间
如果是在中间呢,则可能起到升华主题,深化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同学们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中那些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和文章的中心主旨关系密切,比其他的句子更能表现观点或者情感。
这里给大家辨析两个概念,其实这两个概念往往是我们的得分点,却最容易被忽略。
“升华”和“深化”是两个词,但是在具体答题的时候,很多同学和老师并不区分这俩词的意思。
什么叫“升华”呢?就是那些读起来感情充沛,能看出作者情绪激动的句子。
那“深化”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如果句子当中有情感和观点,读起来非常的平静,或有向下的感觉,肯定是深化主题。一句话来说,“升华”是向上的情感,“深化”是向下的情感。
3.结尾
如果是在文章的结尾,则可能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这里面的回答和中间的部分非常像。
如果划线的是内容很具体的一句,就需要同学们根据对文章内容方面进行理解来回答。
结构方面考虑:
回答这一题,所提问句子的位置非常的关键,不同的位置起到不同的作用。
1.开头
如果是在开头,会起到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更具体一点说吧,位置在开头,如果感觉是总结概括性的句子,那么肯定是总领全文。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句子呢,其作用就是引出下文;如果你读起来觉得有意思,那肯定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中间
如果是在文章的中间,可能是铺垫,也可能是伏笔,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具体解释一下,有时候“承上”和“启下”要分开来回答。一个句子孤零零的处在叙述两件事情的中间,只要回答承上启下就好。如果是伏笔或者是铺垫,一定要归纳于开启下文。
3.结尾
如果是在文章的结尾,则会起到收束全文总结全文的作用,或者起的照应开头(题目),启发思考的作用;如果文章是小说,则可能起到使情节完整的作用,或者起到留下悬念的作用。
这些作用也可以展开说一说。“收束全文”呢,就是文章已经结束,没有总结概括意思的回答方法;“总结全文”呢,就是在文章结尾读到了概括性做结论的句子。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是小说,好多小说的结尾,往往是故事的高潮,所以小说里的题目可以要考虑运用八个字:“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三、例子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想不到这片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道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
背包客彻底被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驴友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背包客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节选自何君华的《礼拜二午睡时刻》,全文请大家自己寻找。
问题:分析“背包客发表游记”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回答:交代了驴友蜂拥而至的原因,为“奇迹”消失作铺垫,使小说情节急转直下。
(总共3分,如果只写出一点给2分)
分析:这是小说的第27段,写了游客发表游记,小小的善意带来意想不到的坏的结果。
按照答题套路,题的角度都可以归纳为:结构+内容+具体内容
作为一道分析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试题,在答题的时候,需要从三个角度来思考:
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与中心内容有何关系?结构上有何作用?
按照公式操作,可以看出,这结构上是“铺垫”.为什么铺垫呢,当然是为奇迹的消失,奇迹消失的原因,就是因为驴友的蜂拥而至。
虽然给大家展现了答题公式的作用,但是公式真的不是万能的,只是辅助手段,仅仅提供思考的方向。要想真正的答好题目,还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
中考语文:会阅读的孩子,记叙文写作不会差的
中考语文,让作文真情流动,做到高分没问题,请参考下文的例子
初中语文,如果作文分数一直上不去,请对照以下四条原则进行改进
中考语文,考场作文形式创新三招半,不走寻常路也能得高分
原创文章,作者:FEYOK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2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