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朋友问道,现在养老金跟工龄不再挂钩了吗?为什么一些工龄长的老人养老金赶不上工龄短的老人养老金高?实际上,工龄并不是决定养老金的唯一因素。严格地说,对于同一个人来说,现在养老金主要跟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相挂钩。
工龄和缴费年限究竟有什么关系?
工龄的最初定义,我们可以从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草案》中找到,主要指的是职工以工资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是具体到每一天的,依据职工个人档案确定。为了防止职工档案被修改,因此职工档案要严格保密。
实际上,最初我们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退休制度,是个人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仅仅凭借工龄就可以领取退休费待遇的。退休费待遇跟本人退休前的基本工资和工龄确定的基本工资计发比例相挂钩。因此,在当时工龄非常重要,有时候工龄差一年计发比例就会相差5%~10%。也就有了工龄满5~10年,养老金差一档的情况。
实际上,当时的退休待遇主要由用人单位发放,一般要求都是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1991年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同时还伴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为了实现劳动用工市场化,越来越多的人都不会选择固定的一个企业了。因此,才出现了养老保险缴费和累计的情况。
为了实现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国家规定的领取养老金的条件是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包含视同缴费(也有一定的过渡期,比如说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就可以领养老金,现在过渡期早就结束了)。
对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凭借职工档案可以认可的连续工龄,可以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一样计算养老金。有关年限形成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按照有关社保缴费制度,企业全日制用工必须缴纳社会保险。但是企业和职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社保的,相应的缴费年限是不会被计算的。
另外,像一些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他们的社保缴费时间本是不能认定为工龄的,但是一样会认定为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
实际上我们的缴费基数是按照60%~300%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核定的,因此同一年的缴费时间,养老保险缴费可能会相差五倍。为了体现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在养老金计算的时候,高缴费基数的养老金也会更高一些。一般来说,100%基础缴费可能会比60%基数缴费,养老金高出20%~30%。
养老金计算并不是终结,退休以后养老金还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的养老金调整,不断进行增加。养老金调整的方式,一般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方式来进行。其中挂钩调整就包含了按缴费年限挂钩,相应地增加钱数甚至会对缴费年限更长的老人倾斜照顾。
工龄与养老金不挂钩以后,哪些老人受益呢?
实际上,过去的工龄是粗略的与退休费挂钩,比如说工龄满35年以上,退休费的计发比例是90%,工龄40年也是这样的。因此,工龄达到相应的门槛以后,又不满足下一门槛的老人,养老金待遇会更受益。
另外,在单位的工资待遇较高,缴费基数较高的老人,养老金待遇也会更高一些。而在过去,全国实行统一的工资表,大家的工资待遇都是差不多的,退休费也不会有差别。
第三,私营、外资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在过去的时候本就没有退休制度。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的工作时间是不可能被认定为工龄的。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后,他们都可以参保缴费领取养老金,这真的是一项很大的进步。
所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原创文章,作者:ZBLKD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2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