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闫如意 杜都督 编辑 | 米利暗
职场打工人看到这则新闻瑟瑟发抖。
前两天,一份处罚摸鱼员工的通报上了热搜。
某大厂对员工在工作区域内使用流量的情况进行监测,发现不少员工上班时间竟然在摸鱼。
通报详细到了部门、姓名、楼层,甚至是每个非工作App使用流量的情况。
没想到,通报被传出公司后,大家跟摸鱼的员工共情了。
“连听歌都算摸鱼?工作没法干了。”
“摸鱼也不让,非要把最后的透气孔也堵上,赶尽杀绝?”
不少人质疑,公司这样做侵犯了员工的隐私。
虽然是在工作时间,但时时刻刻有一只眼睛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吆喝你全神贯注全力生产,的确令人不适。
该大厂的公关总监喊冤,称监控员工在公司浏览网站的情况,“是公司日常管理中非常regular(常规的)、非常Normal(正常的)的一个动作”。
事实确实如此,这样的操作太正常了。
彼此消耗的摸鱼与反摸鱼
有经验的社畜都知道:工作电脑里没有秘密。
某乎上有人说,自己的两位同事在电脑上用微信聊天,规划跳槽。结果还没想好要换什么工作,就被老板喊进了办公室。
老板先是一番痛心疾首自己培养出的人是如何让自己伤心,紧接着把两人的聊天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最终两人都被辞退。
网友这才知道,他们公司的电脑早就装上了屏幕监控软件。
从企业的角度看,这类软件的功能当然很正当: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减少企业资源浪费,杜绝企业商业机密泄露。
只是,从员工的角度看,不管做什么,都被人盯着,确实不舒服。
企业和员工本应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但却彼此防范,互相不信任到这个地步。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摸鱼与反摸鱼手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高端的公司用软件监控,省钱的公司还有更朴素的手段。
同事郭美丽的上一份工作,曾遇到过这样一个老板。
一次,郭美丽干活干到一半时,接到老板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指令她:“你正在写的东西放一放,另一件事更着急。”
郭美丽当下觉得背后发凉,电脑都是员工自己带的,不存在监控问题,老板是怎么知道她正在写什么的呢?
环顾四周,郭美丽发现,原来背后头顶的监控,正对着她的电脑屏幕。
也不是没有人反抗过无孔不入的监控。
2018年,当时在某连锁咖啡品牌任职的杨兵,因为向其他公司投递简历被辞退——软件监测到了他的行为,并将记录发送给了老板。
杨兵认为公司侵犯了他的隐私,申请劳动仲裁。
但仲裁院最终认定,公司在工作场所使用监控软件是合法行为。
理由是,不论是在公司的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还是在公司电脑上安装监控,只要明确告知,就不构成侵权。
然而,公司与员工互相不信任的结果,就是越控制,越反抗。
如果你是个职场老人,那一定会明白厕所对于一个职场人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解决排泄需求的场所,更是职场人的心灵避难所。
带薪拉屎等于加薪,一度成为反内卷职场人薅公司羊毛的神仙手段。
为了有效防止厕所间摸鱼,老板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
有公司在卫生间隔间的门上贴上温馨提示:同志们还在等你做需求哦!
试图用战友情和愧疚感劝服摸鱼边缘的同事。
有公司在厕所安装信号屏蔽器,直接釜底抽薪,断了带薪拉屎的快乐源泉。
还有更狠的,在隔间安装红外线探测仪,隔间里的人待超过10分钟,便会触发警报,隔间门自动打开,并通知值班人员。
该公司解释设置这个机关的目的是“防止员工如厕期间发生意外无法呼救”,十分“贴心”。
反摸鱼手段层出不穷,虽然按理说工作时间工作场合,保证员工工作效率是理所应当。
但越是如此,就越是可能激发大家的摸鱼的逆反情绪。
而且,大家摸鱼的原因真的是许多企业以为的那样,“工作不饱和、监管不够严”吗?
也许并不是。
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发现,马来西亚的农民们会通过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方式,反抗压榨他们的利益者。
他们是在用一种以低姿态的反抗表达不合作,摸鱼就是“弱者的武器”。
当996成了福报,双休日成了恩赐,无穷无尽的工作占满了生活,人们就只能在工作中偷时间,给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隙。
老板们永远不明白的是:员工摸鱼不是因为太闲,恰恰是因为太累了,或者,被控制得太紧了。
别用奋斗美化加班
比上班摸鱼被被监控抓到更恐怖的,可能是某天走进办公室,突然发现到处都挂满了鼓励加班的标语:
“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
“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情。”
“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
谁跑不了?还是都跑不了?又为什么跑不了?
如此赤裸地恐吓员工的标语,竟然不是恐怖电影里的道具,而是前不久发生在某地的一家领头IT公司的真实事件。
说来可笑,曾几何时,996还是需要躲躲闪闪的存在,谁不知道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鼓励延时是违法行为。
可现在的老板,甚至连这种含羞带臊的羞耻感也没有了。
员工只能回应:自己就像卫生纸,大家卷才是真的卷。
舆论发酵后,这家公司终于出面整改道歉。
但他们给出了解释,依然是推给具体办事的人,这些标语,“未经过负责人批准”。
但是大家都知道,有的话即使不悬在办公室里的,也会悬在所有人心头。
央视网对此事有精准评论:别用奋斗美化加班。
假如真的像标语里所期待的那样加班会发生什么?
另一则新闻,可能会告诉你答案。
一个36岁的某车企员工,不摸鱼,几乎每天都在加班。然而,在重压之下,他没有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公司的打卡记录里,藏着这个青年的最有可能的死因:
10月里,他有26天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总工作时间长达280小时。
他手机里里的打卡记录显示,他每天晚上七点半左右上班,早上七点半下班,黑白颠倒。甚至死亡前,他连续上了7个夜班。
只有最后一天,他照常晚上七点半上班,但是在0:39分请了个假,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里。在十九个小时以后,他的心跳停止在了晚上七点左右。
停止在了,第二天工作开始的时间。
10月有国庆7天法定假期,除此之外明明只有16个工作日,但他整整一个月,只有10月1号和3号没有上工。
没有人知道他死亡那天发生了什么。
或许他感到不舒服,终于肯请假回家,睡了一个完整的懒觉,但是在梦里再也没有醒来;
或许那一刻他正好要放下手机、准备离开小屋、回到工作岗位上,但一阵心悸,令他胸口的跳动,永远停止在了那一刻……
被发现的时候,卧室大门敞开,他的嘴里都是褐色呕吐物,手机被压在身下,眼睑苍白。
小伙今年36岁,还没有结婚,父母都已经年过六旬,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是货车司机。
事发之后,家人向工厂多次讨说法,但对方的态度是“人是死在出租屋里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工厂的回应就像一堵厚厚无尽的石壁,意外的小石子儿在上面撞了几下,后来便再也没有了回音。
事情发酵后,公司最终向家属赔偿了20万人民币。
可是,难道一定要出了事,发生了悲剧,才肯承认过度加班是一件坏事吗?
合理合法地休息,不代表躺平
一句“打工人”,包含了多少无可奈何的辛酸。
大家在忙碌疲惫过后,总是喜欢开玩笑吐槽:
“加班加到35岁就退休!存钱提前fire!”
“我佛了,不加了,爱咋咋吧!”
这些打工人偶尔在网上的自我嘲讽和抱怨,“佛系”、“躺平”却总是被人批评:太懒惰,不奋斗是不行的。
但批评的人不明白的是,实际上绝大多数嘴上说着“躺平”的人,其实不会真的躺下去。
有多少打工人不是这样?
前一天晚上对着闺蜜哥们咆哮:我不干了!
第二天一早又穿戴整齐,拎着便当出门赶早高峰了。
因为从根源上,企业与员工本就是合作关系,员工的努力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为公司创造效益。
谁不想努力工作,来换取更好的生活呢?
而且,别忘了,中年人就是上有老下有小,永远是“即使被甩门而去也不敢摆烂”的人。
前几天热搜上还有一个新闻。
一名男子坐在派出所门口几近崩溃。
他今年48岁,一直在打零工,因为急用钱,把自己开的网约车抵押掉了。
为了尽早把车赎回来,他买了一辆自行车,骑了四五个小时来杭州找亲戚。
结果亲戚没找到,钱也借不了,无奈的刘先生坐在派出所的门口,流下了只有成年人才懂的泪水。
“派出所的灯光温暖了他”的新闻只是一个热搜词条,即使受到关注,他能做的也只有继续回去,想办法继续凑钱,一部分还给民警,一部分继续之前的生活。
大家最担心的年轻人“躺平”,成为垮掉的一代,但实际上,也在暗地里悄悄努力。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00后毫不忌讳地表示,即使嘴上说躺平,自己也在偷偷努力。
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活得更好,是绝大多数人奋斗的动力。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但即使奋斗是值得称赞的美德,“被迫接受”的加班也不应该被奉为圭臬,监视也绝不是维持正常秩序的手段。
人本身的幸福和愉悦,才是奋斗的目的。
本末倒置,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不是长久之计。
面对生活,这届打工人简直就像普罗米修斯:
为了火种,明知要被鹫鹰啄食肝脏,却依然坚持着第二天早上以全新的样子迎接挑战。
中年人背着责任,少年人背着期待,大家都在张开双臂被动接受着生活的打磨,那些“不如躺平”的话语不过是消解疲惫的抱怨之语。
前一天晚上回家疲惫不堪想退休,天一亮大多数人还是会带着“丧中带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续前一天对高峰的攀登,用瘦弱的肩头扛起生活的重担。
说真的,生活已经如此艰难,这些公司就不要再搞些幺蛾子来让人寒心了。
原创文章,作者:LGJPSF,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1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