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履职尽责担重任,昂扬奋进启新程。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第五年。
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大河健康报开设“履职尽责这5年”专栏,邀请卫生健康领域的代表委员讲述他们这五年来的履职之路和议案提案背后的故事。
自2012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的提案紧跟时代热点,呼吁加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把癌症筛查纳入国家医保、重视低收入人群结核病防治等提案,引发众多网友讨论。
为肿瘤患者“代言”
思考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微波炉辐射会致癌”“孩子吃抗生素停止生长7天”……诸如此类的伪科普曾经大行其道。
2018年,花亚伟将一份题为“健康资讯传播需要构建科学权威的发布平台”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呼吁国家卫生部门牵头建立健康资讯智库。
2019年,凝结着他多年从业思考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癌症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议》形成。
在这件提案中,花亚伟从将健全癌症综合防治体系作为健康中国的重点内容、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早防早治工作、完善癌症诊疗体系等7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这些建议全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之一、癌症防治实施方案中。
此外,他还建议完善医保政策,加快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频率,把更多救命救急的药品纳入医保。
事实上,花亚伟的履职答卷丰富多彩,从医疗废物处理模式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从加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到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从加快完善社区养老体系到加快老年能力评估师队伍建设……每年他都紧跟时代热点,实地调查大量资料,在扎实证据的基础上建言献策。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我基本上每年提交的个人提案为7件。从2018年到2021年累计提交提案24件,今年也不会低于7件。”花亚伟说。
呼吁建立符合国情的癌症早期筛查体系
“今年我向全国两会提交的一个提案是《关于建立我国癌症早期筛查体系的提案》,初衷是基于我国目前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就诊的肿瘤患者八成以上是中晚期。”
花亚伟表示,目前我国在肿瘤治疗方面已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但在肿瘤早筛、早诊、早治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我国在癌症治疗方面花费大、投入诊疗力量大,但得到的效果不甚理想。
他介绍,癌症早筛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多地已经陆续开展,如河南开展的两癌筛查工作。
但由于肿瘤整体防控的覆盖面仍然不够,发挥的作用仍有限。
他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癌症筛查经验,结合各地癌症高发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早筛工作的探索,按照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有关癌症防治行动计划当中的相关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癌症早筛体系,切实把防癌关口前移,改变癌症治疗花费巨大的社会现状,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来源:大河健康报记者 张保富
原创文章,作者:NWMBEX,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1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