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多样的。一方面血缘、姻缘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结构,此外还有地缘、业缘等次生的关系同样也丰富了社会与人。这些关系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背后有一定的“义务”或者说是某种“羁绊”,能够维系其长久的保持。
许多人也经常会在与人交往时有意地去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共有的特征、同样的兴趣等等。
然而,在众多构成社会关系的“羁绊”当中,有一种是会让人感觉到难以捉摸的,那便是“债务关系”。
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这种关系是一种广义的、以金钱借贷为代表的关系类型,背后也会存在一些别的层面上的“亏欠”,比如说在中国社会当中的“欠人情”。
聪明的人很少借钱给别人,原因中藏着人性最不堪的真相,把钱借给别人,无异于培养“仇人”,不信你且看。
不再单纯的“钱”
当然,在这些关系当中,最常见的还是金钱上的借贷关系。为什么会说这样的社会关系会令人感到棘手?
正如著名文学家、诗人拉宾德拉奈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所说:“一旦鸟的翅膀上挂上钱袋,那么它就再也飞不高了。”
金钱在产生之初,是作为一种一般等价物而存在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其象征含义愈发的多,青睐金钱的人也愈发的多,于是金钱慢慢变成权利、地位以及关系的代名词,其含义也不再纯洁了。
于是当一个人迫切地想要得到金钱时,也许其背后的动机就是复杂的。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而一旦有人觊觎金钱背后的象征含义,那么其极有可能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向别人借钱可以算是这些“非正常”手段当中比较初级的一种,那就是将财务关系转嫁到他人身上。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某个个体始终对于自己的开销有所计划,在自己的消费能力范围内进行经济生活,那么他会不会缺钱?答案是否定的。
同样,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能力外的东西并没有过多的需求,那么其会不会主动开口向别人借钱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所以,我们可以大概得知,那些借钱的人往往是不按计划消费导致手头亏空的,或是对于一些没有能力消费的东西过于渴望的。
所以当你把钱借给他们时,这种亏空或者是渴望带来的艰难生活就会转嫁到你身上,而转换这种关系的,无非是你们之间的一种债权关系。
那么能否在能力范围内守护这种债权关系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就像是有的人说的,“欠钱的是大爷,借钱的是孙子。”虽说有些粗俗,但也算是话糙理不糙。
简单来说,现如今的金钱早已不仅仅是一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其有了更加丰富的象征含义。在借钱之后,能否确保你们之间的债券关系稳定、对方能够将钱还给你,就成了影响你们之间关系的关键。
含义丰富的“借”和“欠”
就像是上文当中所分析的,以金钱为物质表象的这种借贷行为,给人与人之间增添了一种新的关系——债券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关于类似关系的研究,社会科学尤其是人类学研究当中比较典型。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在他的著作《礼物》(又名《论馈赠》)当中,列举了诸多例子——如发生在美洲的“夸富宴(potlatch)”,出现在著名人类学家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的调查之中,这种宴会内容为众多当地富豪齐聚一堂,将自己的财产和藏品倾囊带出,或是大方赠予他人,或是干脆当着大家的面毁掉。
这种行为表明,财富并不仅仅具有物质上的意义,更有社会地位上的含义:“夸富宴”之后,那些赠予最多、毁掉最多的人会得到大家的敬仰,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同样,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当一笔钱被借出去,借贷方与债务方便同时拥有了除经济关系之外的另外关系——借贷方手头有富裕,说明其经济条件更好、社会地位更高。
在危难之时能够出手相助,表明其人品正直,十分仗义;除了财产的“亏欠”,在“人情”层面上这种“亏欠”会被延续,起码在这笔钱被还完之前,债务方对于借贷方的态度应该是“感恩”的……类似关系会始终存在。
于是基于这种“亏欠”关系,人类社会当中会出现“给予-接受-回馈”的关系链,而充当媒介的极有可能是金钱,也有可能是其他物质。
“养虎为患”般的债务关系
正如上文当中所分析的,债务关系会带来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当然,这种关系的前提是双方都是比较正直、守信的人。但我们忘了,人性有时是经不起考验的。即便再纯洁的关系,一旦掺杂了利益,就会变得不再如从前一般。
当你在某个朋友危难之时倾囊相助,站在你的角度也许是“救世主”一般拯救了对方,但对于对方,这一意义远不如其经济危机暂时解除的意义来的明显。
也许口头上对你也是千般感谢、万般记挂,但这笔钱终究是在对方手里,能否再还给你便是极不确定的事情。
金钱本身也许倒还不是最棘手的,当你们的关系由原本的不掺杂任何利益关系,到因债权关系带来“失衡”之后,也许很多交往就会变得尴尬——如果许多朋友一起的聚会当中,有一人是自己的“债主”,那么自己势必会加以思忖,大概率会缺席;同样,如果自己在某些场合见到欠自己钱的朋友,那么也会觉得不自然,仿佛字里行间都会涉及到彼此之间的那笔钱。
总而言之,原本正常的社交关系就会被铜臭味“腐蚀”。长此以往,即使是你们之间没有矛盾,关系也会变得生疏许多,甚至变成“仇人”也是自然。
财产得来不易,同样在处理金钱时也应该多加小心。
– The End –
作者| 汤米
编辑|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原创文章,作者:ELKNTF,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8822.html
赞 (0)
解读定价(办公用房面积标准)
上一篇
2024-12-17
办理退休手续时(退休申请书)
下一篇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