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某个寻常的周一,48岁的赵力平照常与丈夫朱琦道别,顶着初夏炙热的阳光去上班。离开家门前,朱琦告诉她,他会与一位单位的老同志在家聊天,哪里也不去。
那个时候的赵力平并未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离别,竟是她与丈夫此生所见最后一面。
到了单位,赵力平一如既往全身心投入工作。一段时间后,同事略带焦急地打断她,说朱琦忽感不适,请她快点儿回家。
赵力平没有多想,放下手头事务即往家里赶。但她还是迟了一步,58岁的朱琦没能等回妻子,便猝然故去了。
他们的儿女均不在身边,是赵力平独自一人操办了朱琦的葬礼。她又担心年迈的朱德承受不住丧子之痛,故同康克清商量后,决定隐瞒丧讯,只告诉朱德“朱琦犯病,在医院抢救。”
10来天后,赵力平回北京探望朱德,才在康克清的陪同下,向朱德坦白“真相”。她看着哽咽的朱德,不由再次泪流满面,非常痛苦。
可命运待赵力平就是这般“不公平”,送走丈夫后,她又相继送走了公公和婆婆,代替丈夫尽孝、抚养儿女成人,于漫长的余生中一直孑然一身,孤独到老。
01,一家满门革命:她也曾是一名胜似男儿的女战士
1926年,赵力平出生在河北大定村一户普通农家。她的祖父是一位老革命,于村农会担任主席一职,率领乡亲们与日本侵略者展开顽强斗争。
她的父亲唤作赵鸿儒,1937年加入中共组织,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曾由于叛逆者出卖险些丧命敌人手中,幸亏群众及时拯救,方才逃过一劫。
赵力平的叔叔叫赵鸿胜,和兄长同年加入八路军。某一次执行捡弹炮皮任务时,被敌人发现,活活牺牲在敌人乱棍之下,面目全非。
后村里传话说死了一名八路,赵力平的婶婶前去辨认,通过一双自己制作的鞋垫确认丈夫的身份与死讯。
赵士珍是赵力平的长兄,同样于1937年参军,牺牲在战场上。他一生未婚,只在离开家前仓促订下一门婚事。
可等赵母亲手为儿子制作了枕头和新棉被,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却再没有机会走入婚姻殿堂。赵力平与家人不敢告诉母亲这件丧讯,一直瞒到老太太去世。
赵力平的二哥名赵士斌,1941年参军,到聂荣臻将军麾下打仗,也牺牲在了战火里。
在长辈和兄长们的影响下,赵力平的弟弟妹妹亦先后投身革命。赵家一门光党员便有8位,烈士3名,可以说是典型的“革命忠烈”之家。
长期耳濡目染之下,赵力平同样对革命生出渴望。14岁那年,高小毕业的赵力平报名了抗大学习团,与同学们徒步千里,日夜兼程赶到山西,入读抗大7分校。
途中,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常常命悬一线。最危险的一次,是晚上穿越铁道。
百余名同学提前“埋伏”在铁道边沿,借着火车放出的浓重烟雾,飞快穿过敌人巡逻防线,跑到铁路那头。若是步履慢上一瞬,即有可能被日本人发现,命丧炮弹之下,连尸首也无人帮忙收敛。
1943年,中央为创造更稳定的教学环境,决定把7分校转移到陕甘宁。学员分批出发,西渡黄河步入陕北,又途经延安,辗转来到华池。
赵力平年纪偏小,但她硬是拼着一股坚韧拼劲,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当选女生班班长。
同年5月,大部队抵达目的地。面对着荒草丛生,破败不堪的华池,校领导只得号召同学们自拿镢头,除荒建校舍。
他们在山坡上挖了上百个简陋的窑洞,用树杈、树枝及干草铺成简单睡铺,十几个人同住一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辛。
第一年,师生们的粮食由政府供应;次年则由学校号召师生参加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女生力量小,被分配到纺织队,自行制作纺车和织布机,洗煮晒纺织一条龙,半点儿不逊色给男生。
除了生产,学校也很重视文体教育与思想教育。校领导从鲁迅学院等学校借调10余名优秀教员,开展语数、理化、外语等多门课程。
老师们常常组织座谈会和讲座,督促学生们积极学习整风文件,系统研读马列及毛主席等著作;校长彭绍辉亲自“坐镇”军事训练,射击、投弹、单杠等等均是学员们必须完成的锻炼内容。
同时,学校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像是女生排演的话剧、不同班级间进行的歌咏、体育比赛等等,都是同学们无比热衷的闲暇娱乐。
在如此积极优良的学习氛围中成长,赵力平的思想和能力毫无疑问得到显著提高,慢慢跃居佼佼者行列,获得老师及领导们的关注与看重,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段意料之外的良缘。
02,良缘好事多磨:她也曾两拒良人成就一段美佳话
1944年某天,女生队指导员顾玉玲忽然叫赵力平到大队部来一趟,赵力平未有多想,直接就去了。
等到了地方,她才隐约察觉不对,因为大队部除却熟悉的教员外,还坐了一个陌生的男同志。
没有人向赵力平介绍那位男同志是谁,她也没有放在心上。待到那位男同志先行离开后,赵力平亦在教员的示意下回去了。
次日一早,顾玉玲把赵力平喊到办公室,问她:“小赵,你觉得昨天那人如何?”
赵力平不解反问:“昨天那个人?我没注意啊?”
在顾玉玲的介绍下,赵力平终于搞清全部“真相”,原来昨天那位男同志是朱德的独子,叫朱琦。
朱琦早年与父亲分离,一直到国共二次合作期间,才在周总理等人的帮助下到延安和父亲团圆。
随后,朱德把朱琦送到党校学习,将他培养成一位文武双全、心志坚定的革命战士。但很遗憾,前一年朱琦在山西一场战斗中不幸被流弹击中右腿,落下终身残疾,不能再上战场。
于是组织将他调回延安,在七分校从事文职工作。某天,朱琦偶然见到赵力平,一见钟情,遂请校长彭绍辉及顾玉玲帮自己牵线。
怎奈芳龄18岁的“老战士”赵力平有自己的想法,她告诉顾玉玲:“我年纪太小,找对象要通过父母,结婚也要征得他们的同意。”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态度:拒绝。
很久以后,赵力平回忆当初,笑着表示:“其实朱琦人挺好,态度热情,没有官员子弟的架子,长相亦俊朗出众,但就是出身太好,让我这个家庭普通的人心有顾虑,生怕嫁给他以后,失去了平等自由。”
不过,朱琦也是个性子倔强的青年。获知赵力平拒绝他之后,不肯轻言放弃的他一边恳请彭绍辉和顾玉玲帮自己继续做思想工作,一边亲自追求赵力平。
直到赵力平又拒绝了几次,他才默默把那份越来越浓的爱意暗自收藏,归还赵力平安静生活。
期间,赵力平也曾因朱琦的态度而稍稍动摇。她问自己的好朋友:“你说,我到底该不该答应朱琦?”
她的朋友毫不客气回答:“当然不啦,他爹爹的官职那么大,以后生活肯定约束多。”
赵力平见朋友的建议与自己的想法一样,遂舍掉心底那点点心动,继续坚定心志,拒绝朱琦。
数月后,组织把赵力平和朱琦调到同个单位,给了他们天天见面的机会。某天,朱琦再度鼓起勇气问赵力平:“咱俩的事情,你考虑怎么样了?”
赵力平眨眨眼,一如既往拒绝道:“不怎么样,你爹爹的官职太大,我就是个老百姓,我们不行。”
朱琦暗暗叹气,不再在赵力平面前提及此事。
1945年,7分校再度迁移,朱琦和赵力平被分到一二零师部,职位都有了小小变动。可朱琦依然情牵赵力平,甚至惊动了他的继母康克清。
康克清给朱琦出主意,叫他请赵力平来家中吃饭,让她亲眼看看朱家的环境。
赵力平却觉得没名没份到人家家中做客,实在不好。她听从好朋友的意见,对朱琦说:“去你家做客也行,但不能只我一个。”
朱琦不高兴了,心说我是请你到我家“考察”,带几个“电灯泡”又是几个意思?二人发生口角,不欢而散,此事无奈作罢。
一段时间后,康克清出面请李贞当说客,劝说赵力平。赵力平依然态度坚决。
眼看着这门婚事即将不了了之,心塞焦急的朱琦生平第一次动用“特权”。他找到一二零师的首长贺龙,恳求他帮自己想想办法。
贺龙是个爽朗直接的首长,他把赵力平叫到办公室,直截了当问她何日同朱琦结婚?
习惯了“婉约派说客”的赵力平瞬间傻了,想说自己没有答应与朱琦结婚?但贺龙不等她开口,又续言道:“你看,咱们的队伍快要进入张家口了,你和小朱的事情赶紧定下来,定下来咱们就进张家口。”
赵力平更茫然了,自己与朱琦的感情事怎么就和军事计划扯上关系了?她隐隐明白,贺龙今天就是要她有个明确的说法,否则肯定不会“放过”她。
于是赵力平旧话重提,张口表示:“首长,我今年才20岁……”
贺龙笑着打断她:“20岁?那正好啊,不小啦!”
赵力平一时语塞。贺龙见状,用一种非常“霸道”的口气再度说道:“总之,你这婚不结也得结,结也得结,怎样,你答不答应,婚期定在什么时候?我觉得下周不错。”
赵力平用沉默表达态度。
贺龙气笑了,拍了拍桌子,道:“我是你的上级,只要我签字,你们就得结婚!我说你这个小丫头,朱琦到底哪里不好了?”
赵力平也说不出来朱琦哪里不好,再加上她确实对朱琦有过心动和好感,遂只得半推半就地回了句:“行吧,既然是组织和上级的命令,那我就照办呗。”
贺龙又敲了敲桌子:“小鬼,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我们可得说清楚,你要真不愿意,我也不能压着你去结婚!”
赵力平却像是蓦然想开一样,突然起身吓了贺龙一跳。她扭身走向门口,头也不回地说:“那我就同意了呗。”
贺龙笑了。那年3月底,赵力平与朱琦在丰镇举办了婚礼,证婚人正是贺龙。
03,余生未忘初心:行至暮年历经坎坷却不曾忘本心
婚后,赵力平和朱琦随部队入驻张家口,拍了一张合照寄给双方父母,算是将婚事在彼此双亲面前过了“明路”。
1948年,朱琦、赵力平夫妇到西柏坡出差,见到了朱德和康克清。朱德待儿媳的态度十分和善,康克清也很慈祥,让赵力平一下子放下心理负担,消除了约束感。
新中国成立后,朱琦到天津铁路局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赵力平则先后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57年,她调任天津妇产医院,当了17年副院长。
期间,赵力平生下4儿1女五个孩子。长子援朝出生在抗美援朝期间,名字是朱德取的。孩子8个月时,赵力平、朱琦夫妇拗不过朱德和康克清,把他送到了祖父身边。
次子和平的名字同样为祖父所取,与哥哥一样,也是在8个月时被朱德夫妇接到中南海抚养。
赵力平说,朱德不肯儿女与他同住,要求他们在外自力更生,但对孙辈,朱德却很关心,执意将他们全部养在膝下,细心照料。一家十几口人住在一处,日日都很热闹。
1974年朱琦病故后,曾有人建议康克清把赵力平调回北京,留在老夫妇身边照顾他们,可朱德毫不犹豫拒绝了。
他说赵力平在天津多年,已有群众基础,调回北京重新开始实在不妥,就让她继续留在原单位吧。
也有人劝说赵力平再嫁,但赵力平不肯。她代替朱琦尽孝,接连送走公公婆婆,抚养儿女成人。
1976年7月末,朱德刚刚逝世不久,唐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地震。作为医院的领导,来不及收拾伤感情绪的赵力平立马投入救灾工作中。
她听说医院的老专家杜梓博夫妇的房子损坏严重,主动让出自己的住房,请二人暂住。
1996年赵力平离休,搬回北京居住。2008年,未忘本心的她不顾自身高龄,到天津参加了有关延安精神的革命领袖大型画展,用自己的方式为弘扬革命传统付出一份力量。
2016年,赵力平出席朱德13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2018年她回到故土与乡亲们叙旧;2019年,年过九旬的赵力平接受媒体采访,和七分校的老同学们一块回忆往昔种种,协助电视台拍摄红色纪录片。
2020年,赵力平再一次回到天津,至周邓纪念馆和革命教育基地缅怀前辈,告诫年轻人勿要丢掉老一辈传统,努力完成自己肩上的“新时代任务”。
原创文章,作者:WDGTHF,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