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环保领域改革“组合拳”
——三明市积极探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项改革
“十三五”以来,
三明市各县(市、区)
环境空气质量
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市、县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国(省)控和小流域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
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情况下,
全市GDP持续增长,
2020年突破2700亿元,
五年增加近1000亿元。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如何兼得?
答案之一是:改革!
作为新兴工业之城,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同志在三明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嘱托,充分发挥金融和市场杠杆作用,先行探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项改革,成功打造了环境保护改革的“三明样本”。
改革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2014年,三明市探索建立企业“红黑榜”与信用评价并重管理的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细则》,根据企业环保状况,将环境信用分为从“优秀”到“不合格”4个等级。信用评价不良的企业,将在信贷、行政许可、评先创优、资金补助等各方面受约束。
随着参评范围不断扩大,动态评价机制持续完善,全市参评企业已从国、省控污染源逐步扩大至所有重点行业,数量从2014年的178家增加到2021年的716家。
此前,三明某食品公司因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被评价为环保不良企业后,评先、评优资格被取消,相关资金补助被暂停,银行等金融部门也对其进行限贷。倒逼之下,企业投资208万元,按要求扩建更新污水处理硬件设备,优化处理工艺,进一步推进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改革二:排污权交易
如果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倒逼企业污染治理工作从“要我改”的被动局面扭转成“我要改”的积极态势。那么“排污权交易”则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15年,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三明市储备排污权管理和出让暂行办法》,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排污总量指标来源。2016年起,全市工业企业新(改、扩)建项目的排污指标需通过有偿交易取得,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出让可交易排污权指标获益。
给污染物排放总量定“上限”,排污权有偿使用,意味着企业只有实现污染物减排,才有更大发展后劲。企业将获益资金用于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和生产设备技改升级,持续推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改造后,继续形成一批可交易排污权,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良性循环。
截至去年,全市排污权出让成交总额4.3亿元,位居全省第一。149家企业通过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完成新建工业项目总量指标申购,受让成交总额6188万元。
为保障项目顺利落地,针对辖区内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以及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气)项目,三明市通过政府储备排污权予以优惠,累计为45个项目节省资金9131万元。同时,对满足要求的小微企业实施豁免购买排污权及来源确认,累计豁免417家小微企业排污权,为企业节约资金1561万元。
在探索排污权资源资产化方面,三明市积极推动排污权抵押贷款业务,先后有东莹化工、三钢(集团)、华联硅业等企业通过排污权抵押贷款,累计获得融资3495万元。
改革三: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为强化企业风险管理,2014年,三明市率先在全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一旦污染环境致使第三方遭受损害,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向第三方支付赔偿金。
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成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项目资金安排、各类评先评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对应投保而未投保的企业,将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时降低其信用等级,在企业信贷和环保资金申请等方面予以限制,并从严从重处理其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建立整体投保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践园区整体投保模式,推动园区管委会等单位对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公共线路设施、管道等公共环保设施进行投保。目前,全市已有124家企业投保或达成投保协议,保额达14857万元。
记者手记:
老工业基地如何兼顾生态与发展?三明先行先试、主动出手、刀刃向内,在生态环保领域打出改革“组合拳”,拳拳击中要害,推动企业实现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的良好态势,切实提升了全市环境质量和群众环保获得感。
改革者进,这是实践给出的答案。当前,我们更要以改革破题,努力化环境优势为发展优势、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切实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记者:卢素平 通讯员 邱泓
新媒体编辑:黄璐昀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原创文章,作者:IILHD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