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行刑前(死刑犯临刑前)

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如果在行刑前允许犯人的妻子入狱同住,仅仅是为了让犯人享受人间最后的温存,那这项制度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这项举措的背后自然有其时代所赋予特定的意义,既有其先进性又有其欠缺的地方。如果有人看到标题仅仅想到那“一夜温存”的话,建议可以接着往下读一读,将格局打开。

古代死囚行刑前,为何要允许妻子入狱同住?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那么,“听妻入狱”制度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如果不是多此一举,为何会被取缔?

嘴上说着仁义,实际还得靠法律

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段百家争鸣的时期,一时间各种流派学说百花齐放,供诸侯国选择。

在当时,各有各的理由,一时间让不少诸侯国的大王都无法确定,自己的国家到底该走哪条路。

可是,取得效果最为明显的要数“法家”学说,秦国靠着商鞅变法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大基调,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在嬴政这一代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但大秦成也法家败也法家,法家律法严苛,除了秦国本土百姓之外,山东六国的百姓均表示“水土不服”。

因此,随着嬴政各种大手笔的工程的进行,天下之民愈发难以忍受,最终在秦二世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群雄响应,大秦帝国轰然倒塌。

古代死囚行刑前,为何要允许妻子入狱同住?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而汉承秦制,使得秦朝的制度得以继续延续下去。不过汉朝前期为了休养生息,曾经实行过一段老庄的“无为而治”,让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后来到汉武帝时期,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在未来几千年的地位。

儒家学术崇尚仁义,君主仁义,广施仁政,百姓顺从,倡导以爱和温暖感化世人。但经过实践论证,貌似以仁教礼仪来治理国家,只能被当做最高理想来做。

最为切实有效的方法,还是要依靠法律,而刑罚便是用来维护法律尊严的手段。仁义配合法律,张弛有度,进而会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刑罚虽严苛,但也有仁爱

经过时代的发展,统治者的思维也在发生转变,刑罚也仅仅是作为他们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

惩罚不是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其他人不再违反法律,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统治的稳定。

古代死囚行刑前,为何要允许妻子入狱同住?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统治者将所有工作的重心,都转移到如何维护统治上,一切奖罚都围绕这个中心来实施。

单纯说古代的死刑,就分了几个档,最为常见的便是斩立决和秋后问斩。只要不是犯了十恶不赦的重罪,基本上不会实施斩立决。

毕竟,留给犯人这几个月的时间,对于他来说意义重大。在这个期间,所有的案件还会被重新审查,一旦重新翻案,那很大概率上,他们就不用死了。

除了这个层面的原因之外,皇帝还经常找各种借口大赦天下,老婆生日孩子满月,皇帝一开心就会大赦天下。

如果罪犯运气好赶上了,那么这条命也就捡到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仁爱”了吧。毕竟,百姓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又比较低,人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作为皇帝,自己的百姓他也舍不得乱杀。

古代死囚行刑前,为何要允许妻子入狱同住?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听妻入狱制度的发展

听妻入狱制度的初衷,还是为了体现统治者的仁义。但凡是没有子嗣的死囚,均可以将妻子召到狱中同住,一直到妻子怀孕,他才会被行刑。

古语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罪犯虽然犯了死罪,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有罪,如果没有留下后代,对于他的父母来说,是一件难以抹去的伤。

因此,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留下后代,也就留下了希望。为了这个小孩子,他们也会拼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会选择自暴自弃。

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虽然消失了一个百姓,但又补充了一个小的也不算太亏。

但如果是那些没有娶妻的死囚的话,这事搞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正常来说,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去帮他这个忙,尤其是在古代社会。

古代死囚行刑前,为何要允许妻子入狱同住?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因此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多会花钱为他们娶妻,如果是条件不好的,那基本上这辈子就和娶妻生子无缘了。

即便是囚犯有了孩子,妻子也可以在行刑前前去探望,一来看看他是不是遭受私刑,二来还可以趁机道别,听犯人嘱咐下后事,见最后一面。

这原本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大亮点,体现古代君主的仁义,也代表着对于百姓的关怀。

但也总有一些囚犯钻空子,将妻子召进去,连续数月都无法怀孕,以此来推迟自己的死期。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有这么大的耐心,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统治者对于这一块也不那么在意了。

随着朝代的更迭变化,不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这么高的格局,因此这项制度也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当中。

古代死囚行刑前,为何要允许妻子入狱同住?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后记

死刑的存在具有其特殊的意义,这对于犯罪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震慑。犯了罪的人,当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

但他也会受到法律公平的制裁,更会受到应有的尊重。从这项制度的初衷来看,这并不是多此一举的行为,而是一种稳定人心的措施,对于时代具有正向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GQCNL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651.html

(0)
GQCNLM的头像GQCNLM
上一篇 2024-12-17 21:26:03
下一篇 2024-12-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