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吴迪
编辑/ 董雨晴
柔宇科技“欠薪半年”之后,又传出全员放假三个月的消息。4月6日,该公司对外辟谣称,没有全员放假,很多员工还在上班。
《财经天下》周刊通过一位近期离职的柔宇前员工了解到,这并非柔宇第一次“强制放假”。此前,柔宇员工被邮件通知春节放假长达一个月,并且规定,法定假日外多余的天数由年假和调休抵扣,抵扣不足的部分只支付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而本次部分员工放假三个月,同样被口头通知后面两个月(5月、6月)会执行最低工资。
更早之前,2021年12月,有柔宇员工向媒体爆料,柔宇陷入资金困境,已大规模停发员工薪资,多名柔宇员工9月薪资仅部分发放,10月的薪资则全额暂停发放。柔宇承诺在11月补齐员工薪资,但最终并未落实。
数月的工资拖欠,加上每个月一次的工资缓发邮件通知,消磨了员工的斗志。柔宇科技CEO刘自鸿甚至被员工暗地唤为“邮总”,他的邮件内容被员工截图传播出去,被广泛调侃成“邮件发薪”。
作为柔性屏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含着金汤匙出生,在融资路上一度高歌猛进,如今步入了无力支付员工工资的地步。近两年,接连冲刺美股和A股失败,让这家公司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资本的潮水退去,没了遮挡的柔宇被一览无遗。
一位柔宇的供应商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2021年初,在做完最后一次执行后,双方合作终止。
2022年2月底,因为欠租,柔宇位于深圳南山的总部大厦退掉了一层办公场地,由原有的两层收缩至一层。有员工在网上爆料,柔宇还一度出现欠费断网的情况。
柔宇大厦将倾,刘自鸿仍在寄望于拉融资、找钱。没钱,不是柔宇问题的本质,而是暴露它本质问题的催化剂。
“柔宇不断宣称各种技术的创新成果和大单,但实际业绩少的可怜,甚至无法经受住相关部门的询问。”一位行业内人士评价,事实证明,柔宇依靠讲故事圈钱是走不通的。
争议巨大的企业
柔宇科技是一家备受争议的科技企业。
创业头两年的柔宇,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由于技术的独特性和豪华的创始团队,获得资本青睐。投资人徐小平曾因错失柔宇早期投资而感到懊悔,他形容柔宇创始团队是“3个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
创始人刘自鸿和他两名斯坦福校友,于2012年回国创办了柔宇科技,主攻全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这些技术的一个落地方向正是折叠屏手机,这在当时难以想象。
柔性屏被行业内认为是半导体显示领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该领域的主导企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星、LG等大型公司。
一家创业公司踏入一个成熟且巨头盘踞的赛道,通常来说成功希望极其渺茫,但柔宇有它的独特性。在柔性屏幕实现技术上,柔宇绕开了以三星为代表的LTPS(低温多晶硅工艺)技术路线,另辟蹊径打造了自有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柔宇宣称,其技术可以使得工艺制程缩短,良率显著提升,产线投入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重大技术突破上领先了韩国三星为首的国外传统显示行业巨头。加上柔性电子技术产业的产品应用领域预期广泛,业内普遍认为其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容量。柔宇因此得以在融资道路上高歌猛进。
2013年,IDG投了柔宇数千万美元。从2015年开始,中信资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还有包括李嘉诚旗下香港尚乘集团等都进入柔宇的资方名单,到2018年8月柔宇完成E+轮融资的时候,它的估值已经高达50亿美元。
柔宇一路走来,资方阵容越来越气派。创业九死一生,但这一定律在柔宇这里仿佛并不存在。它借助科技感十足的柔性屏概念,走上了一条令人羡慕不来的资本路线。
而且,许多机构对于柔宇颇具信心。例如,仅深创投一家机构就连续三年投给了柔宇数十亿元。
不差钱的那些年,柔宇在投资布局上也出手不凡。2018年6月,柔宇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产线在深圳投产,该产线投资额高达110亿元。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柔性屏生产基地,2016年投建,2018年即宣布实现了量产。
按刘自鸿的话说,柔宇从0到1只用了两年。对于柔性显示屏这一技术难度颇高的行业,柔宇科技名副其实地实现了投资大手笔和“大跃进”。
2018年量产之后,柔宇步入“从N到N+”的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落地阶段。这也意味着,柔宇需要从一家朝不保夕的创业公司,走向成熟可靠的大公司。光靠资本输血不是好企业,柔宇也需要学会自我造血。
巅峰的时候,柔宇拥有约2000人规模的团队,以技术人员为主,同时全球拥有4个研发基地,已经显露出了一丝大厂的风范。
但与高融资和高估值、高增长形成反差的是,外界很多人对柔宇的评价是“卖概念”,称呼其为PPT公司。理由是,手机作为柔性屏幕最重要的落地场景,却没有多少手机厂商愿意和柔宇合作,采购柔宇的屏幕。截至2021年,只有中兴一家手机企业与柔宇达成战略合作。
柔宇畅想的大批量多场景落地,没有如期到来,这也最终导致其陷入了争议的漩涡。显示屏行业是一个周期长、风险高、回报慢,且国内长期处于追赶状态的行业,柔宇在宣传上的高调成了一柄双刃剑。
一位手机行业资深人士曾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柔宇屏幕的良率低,是最致命的问题。“技术不是什么优势”,该人士称,“能量产才是。”
2018年10月,柔宇抢在三星、华为之前,率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但柔宇的折叠屏手机销量惨淡,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品牌的手机存在。
由于客户和产能所限,柔宇科技的销售规模一直很小。2020年至2021年,柔宇相继试图冲击美股和科创板上市未果。其中,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收入受到不少质疑。
相比于144亿元的拟募资额,柔宇的营收和利润惨淡。企业招股书也显示,柔宇存在“持续亏损”“欠缺造血能力”“产品销量平平”等诸多现实问题。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柔宇的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及2.27亿元,营收复合增速为87.3%。但同时亏损持续扩大,这三年期间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3.58亿元、-6.11亿元、-8.1亿元。
为筹措资金,柔宇科技将所拥有的唯一土地使用权抵押、子公司柔宇显示股权质押、部分设备抵押和部分专利质押用于向银行申请借款,这些被质押的资产都是柔宇科技重要的生产经营资产。
“收入这么少,这也能申报IPO?”一位半导体领域人士曾对《财经天下》周刊吐槽,“为了这个销售增速,亏那么多钱。”
走入难以挽回的境地
对于柔宇来说,独创路线是巨大挑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刘自鸿也形容这一过程就像是“拿着手电挖地洞”。但抛开技术路线差别,事实上,作为门外汉和头部手机厂商,柔宇对于消费电子市场的把握能力也相差甚远。
在客户积累上,由于不像三星、京东方这类知名大厂拥有常年积累的B端资源,柔宇的谋生之路更为艰难,不得已在自己生产销售屏幕的同时,也自己生产销售手机。后者对于从没手机产销经验的柔宇来说,无疑“坑”很多。
在B端业务上,根据刘自鸿的披露,柔宇目前已经拥有了全球500多家的企业级客户,包括移动智能终端、智能交通、运动时尚、广告传媒、智能家居、教育办公等领域。但他本人也承认,现阶段更多是和合作伙伴共同建设生态、教育市场。
而作为首家推出折叠屏手机的企业,柔宇的折叠手机产品销量堪称可怜,被三星、华为远远甩在身后。
目前,柔宇在天猫旗舰店的商品,销量高的仍是智能手写本。最能体现和代表其核心竞争力的折叠屏手机在店铺的销量不尽如人意。从市场来看,折叠屏手机仍然存在诸如屏幕易伤、折痕明显等致命的缺点,仍然停留在噱头阶段。
造血能力不足,也是柔宇一直面临的问题。
刘自鸿曾说,柔性显示屏背后可以看到一片森林,但现在这个市场还只是打开了一扇窗。对于柔宇来说,留给它的自救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扇窗口也要关闭了。
“柔宇是喜欢建厂房买设备的代表公司之一,”一位科技行业分析师对《财经天下》周刊解释,“我指的是负面案例。创业者必须谨记,钱只能花在刀刃上。”
他的言下之意是,另辟蹊径企图创造全新产业链的艰难,不在创业公司的能力范围内。而柔宇恰恰做了超出能力范围的事,问题接踵而至,使其一步步走向了难以扭转命运和挽回局面的境地。
柔宇员工正大量“逃离”。有媒体报道,柔宇人员规模已经从1800人迅速缩减至700人左右。上述离职员工也是近期逃离柔宇的人员之一。对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还在坚守的员工,不是无奈,就是抱有能够拿到额外补偿的幻想。
柔宇曾数度承诺,将会在缓发的工资基础上给予不同程度的现金补偿。但目前,并没有真正落实。
原创文章,作者:KAKXC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