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养老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139这个数字,这就是我们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对于那些退休的人来说,他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通常都是显示这个数字,不论是城乡养老还是职工养老计划月数来发放的。而这个计发月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我国第1次制定养老保险计划的日子,这个计划也为后来退休的老年人群体带来了非常不错的养老金待遇福利。
早在1992年的时候,我国用了5年的时间不断推广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让养老金进一步的规划到福利待遇当中,当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等同于退休时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总额除以120。这个120的计发月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人均工资不是很高。为了体现出不同群体退休的早晚时间,所以120的计发月数,慢慢不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了。
人均预期年龄
其实我们的养老金计划月数主要和人均预期寿命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从0岁开始算的,当我们进入到退休年龄之后,我们所剩余的人均寿命,通常是要高于平均寿命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50~54岁这个年龄段退休时,我们所剩下的预期寿命还有27年左右,而在60~64岁这个阶段退休的话,所剩下的剩余寿命还有19年左右。
由于今年刚刚公布的人均预期年龄为77.3,但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我们的预计年龄应该到78.4,这里面差出了0.9,而这0.9就是我们说的预期数值误差。假设我们将城镇人口的平均寿命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刚好可以达到平均预期寿命的阈值,这样就能把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全部领完,也就意味着养老金对于每一个缴纳社保的人来说是绝对不会浪费的。
其实在第5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们的人均寿命还只有75.21岁,如果按照现有的退休制度来计算,当我们在60岁退休的时候,计发月数只不过是138.76,距离139还是相差一些的,不过为了方便统计,我们就全部四舍五入用139个月来进行计算。
不同的计算方式
这时候就有很多人产生了疑惑,为什么有些人的预期寿命是71.4,有些人是75.21呢?事实上这个71.4岁就是我们前两年的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但是农村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能要低于城镇人口,由于我们国家当时还没有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在户籍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城镇职工的平均寿命有所增长是很正常的一个自然现象。
这种情况一次性的持续20年,直到第7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们通过数据比对才发现人均预期寿命真的延长了不少,2019年的时候,我国的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到了77.3岁,而城镇的人群预计寿命,很可能已经超过80岁。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也就意味着养老金要承担的压力变得更多,由于目前养老保险的记账率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在2016年的时候是8.31%,到了2020年的时候仅有6%左右,所以国家为了调整养老金,按照比例进行个人账户的提升,让额度变得更多,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所发展的规划,我们修订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这也就是139这个数字的由来。
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均预期寿命还是会不断延长的,为了实现人均预期寿命的理想化,个人账户的余额肯定也是按照领取完毕进行计算的,如果一直按照以前的80岁进行计算,退休年龄在60岁的时候,我们的预期收益则为6%,也就意味着计发月数是146个月比139还要多出7个月,而预期收益如果是5%的话,计发月数就是157个月。
通过这样的计算,预期收益不断减少,则意味着预期月数的数字不断变大,而预期收益不断减少的话,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的钱也就变得越来越少,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当中,通过这么点养老金,想要负担老年人的生活支出,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况且还有很多老年人为了让子女过得更舒心一些,也会拿出自己的小金库,对儿女的生活进行一系列的补贴。
总结: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在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便是变化也只是在±5的情况下进行浮动。这个浮动的频率和我们正常的预期收益率不会有太大的牵扯,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计发,月数变化之后,我们能拿到的养老金变得越来越少。
原创文章,作者:HMRXY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