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治国的童年记忆里,抹去不了穿着绿军装的父亲回家探亲时,带给他的最喜欢的糖果和玩具。
他的父亲郝文亮是一名工程兵。上世纪70年代,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修建战备国防公路。郝文亮和数万战友从千里之外开赴新疆,在天山脚下开山筑路。
1981年,郝治国4岁时,噩耗降临,他的父亲牺牲了。
新疆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以及这些年家庭条件的困顿,阻碍了家人前往新疆寻找郝文亮的脚步。他们一直不知道郝文亮安葬的具体位置。
直到网络上的一条寻亲消息,让郝治国知道了父亲长眠之地,也更加坚定他去寻找与追忆父亲。
追忆之旅,即将启程。
一
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41岁的郝治国坐在自己的丰田车上,等着上初三的儿子放学。郝治国平时在外地工作,回到家里,总是抓住机会多陪陪孩子。
时光百无聊赖,他打开今日头条,浏览上面的新闻。在推荐的页面,有一条寻找英烈亲人的消息突然出现,他一看姓名——郝文亮,“是我爸的名字”,他吓了一跳,以为是同名,他急急忙忙点进消息:内蒙古准格尔旗人、在新疆修建独库公路牺牲——信息全部能对的上。
确认信息以后是抑制不住的激动情绪,他第一时间拨通了姐姐的电话,迫不及待想把这个消息和姐姐分享。在电话那头,姐姐说自己也正在看这条消息,情绪激动、语气中又带着感伤。“多少年,我们就不知道父亲安葬的具体位置,现在终于知道是在乔尔玛烈士陵园了。”郝治国的姐姐,今年44岁。
孩子还没有放学。他又仔细阅读了今日头条的这条消息,一个字一个字几乎都印刻在了他的心头。他把消息转发给了自己的发小。他们8岁时相识,此后结下深厚友谊。郝治国说,“今日头条有个公益栏目,正在寻找英烈亲属。”
发小知道郝治国有多激动。因为他经常去郝治国家里,陪着郝治国翻阅他父亲留下的照片,照片上,郝文亮穿着军装,非常帅气。
随后,郝治国又把消息分享到了家族聊天群,挨个通知自己的姑姑、叔叔。这个30多人的家庭群,迎来了建群以来,情绪最高涨的时刻。
下课铃声响起,16岁的儿子走出校门。他尚不知晓自己父亲此刻的心情。等他坐到了车上,郝治国打开今日头条的寻亲消息说:
“儿子,你看,你爷爷为了国家建设,1981年在部队就去世了,现在政府通过今日头条在寻找他的亲人。”
懂事的儿子回答说:“这是我爷爷的荣耀。”
“我作为他的儿子,感到骄傲,你作为他的孙子,也应该感到很骄傲。”
这个晚上,郝治国怎么也睡不着觉,内心泛起的情感驱动他再次打开了手机,阅读起今日头条发布的消息,他不满足,又在浏览器上键入了乔尔玛烈士陵园的关键词,查询陵园的相关情况。终于,他在一个网页里,找到了烈士陵园的英名墙,墙上刻着父亲郝文亮的名字。在一张网友拍摄的图片里,他见到了父亲的墓碑。虽然那只是墓碑的一角。“他拍的那个角度,正好能看到我父亲的墓碑。”
鄂尔多斯的夜,寂静无声,但郝治国的心,跳动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剧烈。
二
1946年,郝文亮出生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乡郝家阳塔村,一个距离城镇60公里的小村庄。
他自幼好学,8岁开始,在圪秋沟的学校上学,学校离家足足有五公里,全部靠步行。14岁那年冬天,天寒地冻,郝文亮在回家途中,被冻得不省人事,多亏一位好心老人路过,将他带了回家,这才保住一条命。
小学毕业以后,还想继续再读书的郝文亮辍学了。“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又是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妹妹、两个弟弟。”郝文亮的父亲让他去和师傅学木匠,习得一份谋生的手艺。
郝文亮没有去学木匠。因为识文断字,他在村里谋得一份职业,担当了小队的会计,一年以后,又升任大队会计。此时,他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
命运的改变出现在19岁这年。这年,征兵的消息从乡里下发到了村庄,已经结婚成家的郝文亮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郝文亮得到了乡里的认可,入了伍。“那个年代,只有各方面优秀的人才能参军。”
19岁的郝文亮,走出了小村庄,跟着部队去向更多更远的地方:呼和浩特、湖北、新疆……
他们所在的部队,先是听从三线建设的指令在呼和浩特修建工程。1970年,根据中央军委的调令,部队开赴湖北峄城,在这里凿山筑坝。
1973年,新的调令来了。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修建战备国防公路——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
这条连接南北疆的公路,全长562.25公里,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堪称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闷罐火车、汽车的接力运送下,数万官兵从湖北迅速开赴新疆,来到了他们从未体验过的冰雪之地,修建天山公路。
74岁的李树业老人,1964年入伍,比郝文亮早一年。进疆以后,两个人在机关不同的科室工作,经常见面。李树业在秘书处,负责双拥工作,郝文亮在宣传科,负责部队的文字工作。
“好学、太好学了”李树业回忆起这位战友的勤奋好学,忍不住连连称赞。部队的宣传科需要撰写汇报材料、官兵的先进事迹,许多都出自郝文兵的笔下。李树业打趣说,“我和他的文化最初都不是太高,但是他非常勤奋好学,我经常到他们办公室去,他没有闲着的时候,有时我要写一些材料,就找他帮忙修改。”李树业记得,有一次,部队开饭的号子响了,大伙都到食堂吃饭,左等右等等不到郝文亮,等回到办公室询问,他回答说,“忘了。”
到1981年止,郝文亮当兵16年,这在俗称“铁打营盘流水兵”的部队里面相当不易,他的许多战友都入伍几年,便复原回家了。他从普通士兵一路到任职宣传科科长。
显然,对于普通农家子弟郝文亮来说,入伍参军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表现的格外珍惜。
三
尚是幼童的郝治国,一年当中最开心的时间,莫过于父亲每年春节来家探亲的日子。父亲会给他和姐姐带回来在老家农村从未吃过的糖果、从未见过的玩具。比如,给姐姐的塑料娃娃。
北方地区普通的村庄,人口不多,大概两三百人。从军之后的郝文亮,是全村人的榜样。郝治国至今记得,当时农村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父亲探亲归家,家家户户都来找郝文亮写春联。
“父亲是个热心的人。”那个年代,物质水平普遍不高,穿着绿军装的郝文亮,总是尽可能多带一些特产,一些农村没有的东西,给乡亲们尝尝鲜。
军人郝文亮带回来的还有封闭落后的乡村所没有的信息。郝文亮一回到家,闻讯的村民就会来做客,“至少四五十人,村长、支书都到我家来,”听他讲述在新疆修公路的场景,郝文亮还会给乡亲们讲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一聊天就是聊一晚上,天明时,乡亲们才意犹未尽的离去。”
煤油灯的灯光摇曳着人影。屋子里面挤满了来聊天的乡亲,“有坐炕上、坐在地上、靠墙站着的。”小小的郝治国依靠在父亲的肩膀,听着大家说一些自己还听不懂的事情。有时,他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小心避开认真听讲的大人们。
懵懵懂懂的郝治国,此时已经能觉察出父亲身上的荣耀。因为父亲穿着军装,和别人都不一样,而当时农村人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郝治国自己的衣服也带着补丁。
1972年的冬天,暖水公社在水泉沟打坝,公社领导号召农田大会战,过革命的春节,过年不停工。当年腊月,郝文亮回家探亲,和乡亲们一起去水泉沟大坝参加大会战。
1980年农历腊月,郝文亮回到了家里,待完了整个春节,到了来年的农历二月初五,假期结束,他要回到部队,两个弟弟用骡车将大哥送到了昌汉敖包公路的车站。
和以往任何一次离家一样,郝文亮和两个弟弟挥手告别。
不过,噩运,越来越近。两个多月以后的5月,部队传来了不幸的消息:郝文亮同志病重,让家人去部队处理后事。有战友回忆当时的场景,郝文亮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病发时正在办公室里工作”。
郝治国的母亲,听闻噩耗,哭昏了好几次。
部队领导和官兵为郝文亮举行了追悼会:“郝文亮同志入伍十六年来,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6月,部队指派了两名官兵,在暖水乡政府和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陪同下,到了家里,处理善后工作。
四
父亲去世时,郝治国才4岁。彼时,他没有足够的意识去理解父亲离开对家庭的影响。但每年春节,不会再有探亲归家父亲的身影,也不会有人带回他最喜爱的玩具和糖果。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留下了妻子和儿女,三个人的生活变得困难。
到了郝治国8岁,能上学的年纪,他的母亲做了一个艰难却智慧的决定。为了让两个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她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村子,到了60公里外的城里,她在城里打零工、租房,养活两个孩子,供他们读书。
“我母亲很有远见。”这个坚强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在丈夫去世之后,她变成了家里的脊梁。
这和丈夫郝文亮的影响有关,他记得丈夫生前离家返回部队总是不忘叮嘱,要把两个孩子教育好,不管怎么样都要供他们读书。这些叮嘱被记在了心里。
在郝治国心里,母亲是很自立、很坚强的女人。她很少在两个孩子面前表现出脆弱,外表装着坚强,母亲经常教导两个孩子,要向他们的父亲学习。只有在孩子睡着的时候,才会对着丈夫的照片,悄悄抹眼泪。
郝治国也经常翻阅父亲的相片、工作笔记等遗物。他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发小,是邻居家的孩子,郝治国愿意和他分享父亲的记忆。
失去了父亲,郝治国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伤害。小学时,有些口无遮拦的同学会说起,“你没有父亲。”他也因此受到欺负,遭到排挤。这像刀子一样扎着郝治国的心,让他觉得特别委屈。这些时候,他总是格外的想念那个回家探亲带给他玩具和糖果的父亲,泪水止不住往外流。
“如果父亲还活着的话,我们肯定能过着正常家庭的生活吧。”当看到母亲辛苦的外面工作或是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年幼的郝治国总是会想起父亲,他想象着,父亲如果还活着,一家人的幸福的生活。
其实,为了能照顾两个孩子,帮衬到整个大家庭。郝文亮已经准备在1982年向部队申请退伍,转业回到家乡工作。
但没有想到,意外提前发生了。
整个家庭的际遇,因此变故,完全改变了。
五
郝文亮去世之后,家人按照习俗,在祖坟给他修了墓。前些年,郝治国给父亲的墓立了碑。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春节,郝治国都会从东胜回到老家,祭拜父亲。
新疆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当年部队告诉家人的位置在时间面前已经模糊。加上这么多年生活的困顿,都阻碍着家人寻找郝文亮的想法。一直到近些年,生活条件慢慢变好,寻找父亲的念头,浮现在姐弟俩的心间。“以前生活太困难了,没法到新疆那边去。”前年,郝治国还和姐姐计划着,趁着母亲身体硬朗的时候,抽个时间,去一趟新疆,到父亲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而他们并不知道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他的父亲正是安葬在哪里。“要不是你们头条上的消息,我们不知道那里有烈士陵园。”
2019年5月31日 ,今日头条和新疆伊犁乔尔玛烈士陵园合作,帮助修建独库公路牺牲的革命军人寻找亲人。“寻找郝文亮亲人”的消息随后被精准推送到了他的家乡——内蒙古鄂尔多斯。
正在等待孩子放学的郝治国收到了消息。今日头条的寻亲消息,让他知道了父亲长眠之地,也更加坚定他去“寻找”父亲的念头。郝治国说,等到的儿子中考结束,姐姐的孩子在江西上大学放暑假回来,一家人将前往新疆。
这也是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启动以来,帮助的第400个成功案例。
通过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的工作人员,郝治国和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的守墓老兵陈俊贵取得了联系,他拜托陈俊贵帮忙搜集整理一些父亲的资料。
这些天,郝文亮的许多战友辗转联系上了郝治国,他也为此收获了很多感动。“有十好几位,呼市的、准旗的、达旗的,东胜的,还有山东。”通过这些战友,他对父亲的军旅生活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郝治国准备忙完这段时间,一一去拜访这些老人,寻找父亲在部队的记忆。“他们这些战友都七十多岁了,有的人身体不好,他们收到消息以后联系上我们,都很关心我们,我得去看看我父亲生前的老战友,替父亲尽些战友情谊。”
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发起“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与新疆乔尔玛烈士陵园等机构合作,共同为烈士寻找亲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烈士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头条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或希望共同参与寻找烈士后人的媒体,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电话:010-58341776、010—8343485)
原创文章,作者:UXDFG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