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司法系统来我们学校招人的时候,我就因为对警服的崇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来监狱医院。如果现在再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来!”
“虽然跟自己的大学同学比起来,还是有点失落的,但是,当医生的职责,就是为别人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至于工作地点在哪,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救死扶伤的心是一样的。”谈到自己的工作,欧阳圣平如此描述。而在他看来如此“平平无奇”的自己,却是杭州西郊监狱同事们眼中公认的“靠谱”人物。
维护平安,他是坚守初心的“压舱石”
1994年,在井冈山医学院,23岁的欧阳圣平所有毕业班的同学一样,面临着两大选择——自主择业或等着学校分配。恰逢当时的杭州司法系统到校招聘,出于对警服的憧憬,欧阳圣平选择了西郊监狱。没想到,工作伊始,就给他的职业生涯留下了印象深刻的一幕,造就了如今专业过硬、有责任、有担当的他。
1995年,刚参加工作的欧阳圣平在接诊一名腹泻罪犯时,发现状况不太正常,便立即将其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经过几个小时的缜密研判,发现有疑似肠道传染病可能,立即将其转移就医,同时在监狱内部开展接触人员排查,组织全面消毒,避免了一起狱内传染病的传播可能。
26年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欧阳圣平和同事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预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新冠疫情刚爆发时,他就立即开始检查各类医疗防疫物资,并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医药企业在大年三十前将18000个口罩运送到了监狱,使监狱防疫增加了“底气”。
阻击疫情,他是周到细致的“守门将”
疫情防控是场阻击战,而欧阳圣平和同事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专属于西郊的一套防控体系。
每天早上6点,作为监狱消杀点负责人的欧阳圣平都会提前到达消杀点,开始对当天进出的车辆、物资、人员进行消杀。疫情期间,他平均每天需对车辆消杀30余次,喷洒消毒水50余斤经他把关、累计消杀车辆达1100余车次。每天傍晚6点完成最后的消杀工作后,他便回到办公室和同事们梳理当天的工作情况,完善人员进出流程规范,三天后,一套完善的消杀工作流程规范发到了每一个工作人员手中。紧接着,他又建立了疫情期间“三个一”机制,把病毒牢牢挡住在监房大门之外。
除了日常消杀,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外联络协调上,与监狱医院同事们一起,一方面成功协调医疗机构承担民警职工CT和核酸检测工作,确保进入监管区域人员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先后5次联系对接属地疾控中心,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邀请3名专家来监进行指导检查,为民警职工开展消杀培训。
危难之际,他是果敢决断的“裁定员”
这些年,他推行医务民警巡诊制度,开展“送医送药下基层”活动,实现医疗关口前移;推行医务民警战时执勤制度和跟班学习制度,让年轻医务民警们都成为了监狱医院的中流砥柱。
看到当年选择去大医院的同学一个个都在专业领域取得了成就,有的甚至成了一号难求的专家。他没有后悔当年走了一条跟他们不一样的路,反而觉得很幸运。幸运自己有这么优秀的同学,在他碰到一些疑难病例的时候能给他指导,给了他很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而身边的同事,也对他的医术和医德赞赏有加。
2019年12月的一个晚上,欧阳圣平的生日,正当一家人准备切蛋糕时,手机声突然响起。一位同事妻子打来电话,说丈夫觉得身体不太舒服。他二话不说,穿上外套赶往同事家。当他达到时,同事神志已经模糊,鼻腔口腔有分泌物。他一边尝试跟同事说话,希望他保持清醒,一边拨打120。没多久,同事喷射出呕吐物,人也渐渐进入昏迷状态。他一边指导家属清理污物,保证同事呼吸道通畅,一边打电话联系单位领导,积极联系脑科专家为同事准备手术。当120将同事送往医院后,医生根据他的前期判断进行了针对性检查,最终确定病因、及时手术,挽救了他的生命。
原创文章,作者:ARVBU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