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送上门的公安厅副厅长的任命通知书
走进榆林警察史馆的第三展厅–“金盾摇篮”,红与黑的色调让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进入了尘封已久的壮丽画卷。第二个展柜中陈列了一张1950年8月18日由周总理签发给原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副厅长黄石山的任命书。这是榆林警察史馆在未建成时,第一份送上门的公安厅副厅长的任命通知书。
黄石山原名黄文俊,化名石勇岗,出生于陕西清涧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历任游击队指导员、吴堡县政治保卫局局长、吴堡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清涧县政治保卫局局长。抗战时期,曾任中阳和中(阳)离(石)县委组织部部长,晋绥四地委社会部部长,山西沿河工委副书记、书记,晋绥《抗战日报》采供部主任。解放战争时,任吕梁区保安处副处长、晋绥公安七分局和吕梁八分局局长、晋中区和太原市公安局副局长等职。建国后,担任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司法厅厅长,山西省委副书记,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顾问,山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委。
这样一位革命英雄,他曾被裹挟在时代的滔天巨浪里,而如今却在网上搜集不到任何关于他的故事和信息。2016年初,筹建办的同志通过编撰完《清涧公安志》的民警要到了黄石山儿子黄海峰先生的联系方式。2018年3月份,筹建办同志通过电话的方式对黄海峰先生进行了采访,希望他能提供一些黄石山老前辈生前比较有代表性事迹已作记录。电话接通后,黄海峰先生详细的为我们讲述了父亲生前对他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黄海峰先生回忆道:“父亲健在时常会给我讲述抗战时期的一些往事,讲他在抗战中多次大难不死的经历。每当回忆过去,怀念抗日战争中已经牺牲了的战友,总有说不尽的言语,总有一丝丝闪光的泪水。印象最深的第一件事是:1934年10月初,父亲曾跟随谢子长参加过河口战斗。当时谢子长同志带领二十六军,安定县红一团,还有清涧县的二支队,吴堡县的四支队,绥德县的五支队等约几百人攻打河口,父亲带着清涧保卫队也参与到了这次战斗中。这次战斗虽没能够把敌人彻底消灭,但予敌人以重创。谢子长同志在这次战斗中背部受伤,因当时医疗条件差,药物稀缺,没有得到后期的及时治疗,不幸牺牲。战斗结束后,12月份清涧革命委员会正式改为苏维埃清涧县政府,清涧县肃反委员会改名为清涧县政治保卫局,由父亲黄石山任局长。第二件事是1935年9月,父亲带着吴堡保卫队参加了慕家塬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保卫队缴获步枪十余支及一些弹药和军用物资。第三件事是父亲在1936年2月亲眼见证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遗体运送过黄河后的场景。他无法接受这样沉痛的消息,直到亲自揭开盖遗体的油布,确认了是刘志丹同志,他的内心才开始面对志丹同志真的离开了的事实。”
榆林警察史馆筹建办的同志认真拜读了黄老前辈生前写的《战斗的历程》和《黄河两岸地下斗争》等文,以及仔细整理了对黄海峰先生的采访记录后,为他撰写了一篇题为《榆林公安历史人物——黄石山》的文章。发送给黄海峰先生期待他能提供宝贵的修改意见,他看完后非常感动,对警察史馆筹建办的同志说:“这是我的老父亲去世三十多年来对他最好的祭奠!”
黄海峰先生在2018年10月国庆假期回榆林探亲时,联系了警察史馆筹建办的负责人,并亲自捐出了周总理给黄石山的任命通知书以及一张黄石山的照片,还有一个工作证件。这是榆林警察史馆收到的第一份周总理任命的通知书,对于警察史馆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在史馆的装修工作启动前,黄海峰先生将文物捐赠于此,是对榆林警察史馆赋予了莫大的信任。警史馆的同志们一路追寻在榆林公安工作过的老前辈留下来的红色足迹,被公安队伍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所感动着。通过自己的找寻和整理,能收获到榆林公安前辈的家属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们打捞尚存的榆林公安的历史记忆。保存好黄石山老前辈家属捐赠的这些珍贵的文物,是对这位老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这些见证过历史的文物默默诉说的故事,让榆林警察史馆能散发出史诗般厚重的魅力。
(撰稿:姜思璇)
警事文物征集
榆林公安历史悠久,英雄辈出,从榆林公安走出副厅级以上领导达100余人,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为了挖掘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构建榆林公安民警的精神乐园,榆林市公安局决定筹建警察史馆,现面向社会征集各类公安文物、实物和影像资料,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鼎力相助。
联系人:冯警官,电话:18691291855,微信号:ff13572468。
原创文章,作者:UIZWV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