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学习一种语言的最佳黄金期在孩童时期。成人以后,语言模式基本定型。很多人成年以后即使离开家乡多年,但乡音还是改不了。就像杜甫诗中所说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但是,民国时,就有这么一位旷世奇才,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
他自小就展示出非凡的语言天赋,他的听觉异常灵敏,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学会一种方言,并且此后终生不忘。他不仅会说33种汉语方言,还能熟练运用英、法、德、西班牙等多种外语。
他就是被称为“天才中的天才”的赵元任。
他既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又是天才的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的“舒伯特”。
一
赵元任祖籍江苏常州,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音乐熏陶。父亲擅奏笛,母亲擅昆曲。
清末时,他随家人在北京和保定居住,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5岁时,他随父母回家乡常州,又学会了用常州话背诵四书五经,后来,他又从大姨那里学会了常熟话。
赵元任15岁时,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学习,又跟南京同学学会了南京话。某次宴席上,他竟然能同时用8种语言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用方言交谈。
然而,天赋异禀的赵元任,在南京上学时,一度沾染上恶习抽烟、酗酒。但是他后来幡然醒悟,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他和同学章元善的床铺顶头相接。两人为了互相激励,遂把两人的枕头结绳连接。早上,先起床者拉动绳索,两人就一同起床,然后一起到操场练习英语发声。
聪明又好学的赵元任,在1909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
就这样,赵元任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
进入大学后的的赵元任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他在康奈尔大学的数学课程获得过两个100分,一个98分,保持了多年该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四年后他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随后他又进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并选修音乐。1918年他获得哈佛哲学博士学位。
最令人称奇的是,赵元任还是近代少有的文理兼修的通才。他涉猎甚广,不仅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并且选修了语言学、中国乐谱和西洋音乐等课程。
1920年,28岁的赵元任被聘为清华大学的四大导师之一。他是四大导师中年纪最小,但却是学历最高的教授。
最初,清华请他讲授数学,后又加开一门英语课程。随后,校方又安排他改教中国史和哲学,同时又教授心理学和物理。可以说,几乎没有赵元任教不了的课程。
1920年冬天,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任被安排为罗素的翻译,跟随罗素在全国巡回讲学一年。这一次翻译经历对赵元任影响巨大,自此奠定了他以后的学术研究方向。
赵元任为罗素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对语言的敏感度异常高,只要他和当地人聊一会,很快就现学现用方言交谈。数次被当地人当做“老乡”。
罗素的演讲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数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由于赵元任口齿清晰,知识面又广博,因此使罗素的演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由此,赵元任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公认,他自己也决定把语言学作为终身的主攻研究方向。
清华任教时,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铁路南下,经河北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山西,陕西……最后由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共说了一个多小时,每“到”一个地方,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引得众人交口称赞。
由于赵元任在语言方面的杰出才能,1928年,他还被安排做中国的方言调查工作。他带领助手不辞辛苦地进行了大量的民间方言和民间音乐采风工作,写成了《现代吴语研究》。因此他也成为我国方言调查的鼻祖。
为了配合推广白话文运动,赵元任开始进行汉字拼音化宣传。他编辑灌制了《国语留声机片课本》,发行后,社会反响很好。后来被推荐作为学校的教科书。
让赵元任最引以为豪的是,他到了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被当地人认作“老乡”。
有一次,赵元任在法国索邦讲演。演讲完毕后,听众对他说:“你法国话说得真好,你的法国话比法国人说得都好。”
二战结束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说巴黎土语,行李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道:“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后来,他来到德国柏林,用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赵元任在语言的王国里自由地穿行,任何南腔北调的语言到了他嘴里,都像是进了录音机一样活灵活现。在他眼里,世界都是一家。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在欧美旅行,从这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就像在中国国内从一个省市到另一个省市,并不觉得是过一国换一种语言,只是口音渐渐在变而已。
二
天赋过人的赵元任不仅在学术上获得赞誉一片,而且他的婚姻也被人称羡不已。
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性格果断,热情爽朗,与温和安静的赵元任性格迥异,但两人却相伴走过60年,堪称一对佳偶。
杨步伟出身南京望族,其祖父是中国佛教协会创始人杨仁山。出生前,她由父母指腹为婚,许配给姑姑家的表弟。
杨步伟很有个性,敢作敢为。她进入南京旅宁学堂学习时,入学考试作文题为“女子读书之益”,她写道:“女子者,国民之母也。”
16岁时,对包办婚姻极为不满的杨步伟,坚决要求退婚,并且自作主张写了一封退婚信。由于杨步伟的坚持,家里人无奈,只好同意取消婚约。
后来她去日本学医,学成归国后与同学合办森仁医院。这期间,经朋友介绍认识赵元任。两人一见便互相倾心。
1921年6月,两人决定举行一个特立独行的新式婚礼。二人打电话将胡适和朱徵请到家中,由杨步伟亲自掌勺,做了四碟四碗家常菜。赵元任拿出一张自制的结婚证书,请胡、朱二人做证人、签字。为了合法化,他还贴了四角钱印花税。
就这样,两人结婚了。
杨步伟后来回忆说:“本来我们打算连这点手续都不要。后来任叔永(任鸿隽)劝我们说,你们成熟的人这样子不要紧,不过防着不懂事的年轻人学着瞎闹,你们最好用最低限度的办法找两个证人签字,贴四毛钱的印花税,才算合法。”
第二天,晨报以特号大字标题《新人物的新式结婚》报道二人的婚礼。
彼时,赵元任还在给罗素当翻译,赵元任问罗素:“我们的结婚方式是不是太保守?”
罗素答:“足够激进!”
婚后,杨步伟为了支持丈夫一心钻研学术,便不再经营医院,但她却闲不下来。
在清华的四年期间,为改善师生们的伙食,杨步伟与其他两位教授夫人合伙成立“三太公司”,开办“小桥食社”。为此有人嘲讽赵元任,说他的老婆居然开起小饭馆来啦!
赵元任却毫不介意。然而“小桥食社”非但没有赢利,最后还落个赔本关门。
杨步伟作联自嘲道:生意茂盛,本钱干尽。赵元任却也没有因此责怪妻子,反而是一笑置之。
因为杨步伟比赵元任大三岁,有时他会遭好友奚落。有次,罗家伦开玩笑说:“有人看见赵元任和他母亲走在街上。”
赵元任听了,却不以为意,依旧一笑了之。
赵元任对妻子很包容。他知道杨步伟性子有些急,有时遇到事情一旦争起来,总是杨步伟赢。有人笑他惧内。赵元任却说:“与其说怕,不如说是爱,爱有多深,怕就有多深。”。
一句话,道出了赵元任对妻子的浓浓爱意。聪明而有爱的丈夫都不会去和妻子一争高低。
彼时,一些留过洋的学生里,掀起了一股离婚潮。有些已经付诸行动,还有些在蠢蠢欲动。
但是聪明睿智的赵元任却从不掺合这些。他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妻子杨步伟也很淡定,她对自己的丈夫非常有信心。
赵元任对妻子只有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逼他做官。他最讨厌官场的尔虞我诈,就想安安静静地做他喜欢的语言研究工作。
深谙丈夫性情的杨步伟,从来也没想着要他扬名官场。
他们后来到美国居住多年,杨步伟的英文却一直学不好。不过,身为语言学家的赵元任并不以为耻。他在学术活动时,常拿杨步伟的事来举例。
后来,赵元任在其著作《中国话的文法》前写道:“致献给我太太,因为她一不留神就说出些中国话的文法的绝好例子。”
赵元任对自己要求却很严格,在学术上一字一句都不能有错的。
1961年,在赵元任和杨步伟结婚40周年纪念会上,有人将赵元任做学问的求实精神比作唐僧,说唐僧之所以能取经成功,应归功于观音菩萨的保护,而杨步伟就是赵元任的观音菩萨。
但是杨步伟却不安于仅仅作一个家庭主妇。
她擅烹饪,在赵元任的建议下,编写了一本《中国烹调》,在美国畅销不衰。闲暇时,杨步伟还在赵元任的帮助下,翻译英文书籍。后来已过花甲之年的杨步伟用了四个月时间,写了回忆录《杂记赵家》。胡适看了后,称赞不已。
一个优质的婚姻就是两人彼此成就。也只有这样共同成长的夫妻才能走得更远。
三
除了惊人的语言天赋,赵元任还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
少时,赵元任曾将牵牛花摘下当做号角吹,甚至想以此吹奏乐曲。
他还曾看祖父升堂审案,留神听衙役们,打犯人板子计数的方法,有的数一拍,有的数半拍,有的数省略……。结果他发现衙役们没有一次数错。
后来到国外留学时,赵元任曾专修过音乐,师从著名的音乐家。回国后,他为同时代的诗人谱曲: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徐志摩《海韵》,刘大白《卖布谣》,胡适《他》,陶行知《小先生歌》等。这些作品有不少至今还是音乐学院的必修曲目。
其中尤以《教我如何不想她》传唱最广。这首歌是刘半农旅居国外时所作,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和怀旧之情。“她”这个字也是刘半农所创,随着歌曲的传唱,“她”的用法也传播开来。
赵元任还和女儿们组成家庭合唱团,一有机会就聚在一起,分声部地练习演唱他的音乐作品。
抗战爆发后,赵元任一家被迫南迁,东奔西走,钢琴也丢了,天黑了,没有电灯。
但他们的家庭合唱团却越唱越起劲。
两个小女儿年纪小,嗓音尖,就唱女高音;赵元任则唱男低音;二女儿的女中音,大女儿则补上第四声部。
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却被他们一家人渲染得五彩缤纷。身边的人都被这一家人的乐观感染了。听赵家合唱团的歌声,成了邻居们每晚的期盼。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长大后的赵家四个女儿个个都是奇才。
大女儿赵如兰,是哈佛有史以来第一位华裔女教授。二女儿赵新那是著名的化学家。三女儿赵来思是康奈尔大学教授。小女儿赵小中是研究天体物理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38年,因国内时局不稳,战乱不断。赵元任想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学术研究,遂由云南前往美国。
他原本以为,离开一段时间,等时局平息后,再返回中国。谁知,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离开时,好友蒋梦麟夫妇特地前来送行,并送给他们一个气锅,盖上有“故国可家”四个字。
在美国的三十多年里,赵元任夫妇时刻不忘“故国”。他们总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不要给中国人丢脸,不要忘记了中国。
到美国后,赵元任先后在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教授音乐和中国语文和语言学课程。退休后,他仍担任加州大学离职教授。
1945年,赵元任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主席,后来又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主席。
“赵先生永远不会错”,这是美国语言学界对赵元任充满信赖的一句崇高评价。可见,赵元任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但是,异国他乡给予的再多荣誉,也填补不了赵元任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作为一个研究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学者,赵元任长期远离自己祖国和母语,他内心的失落和痛苦可想而知。
赵元任在有一次录制《长恨歌》、《琵琶行》的唱片时,几次泣不成声,读不下去。“老哭,只好灌了几个短的。”
他在日记中还写道,常常做梦,梦到在常州青果巷的的过道里奔跑……或是梦到躺在家乡老屋的床上,静静地听外头下雨的声音。一切都那么真实。
但是,醒来却又好像很遥远,摸不着边际。
赵元任终于在1973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他和妻子及家人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他回到了常州青果巷,见到了家乡的亲人。在和亲属交谈中,他提到了自己写过的一本书《常州方言》,说:“别人以为常州方言不好听,我却以为很好听。”
接待他的家乡领导说:“赵先生乡音无改”。赵元任报以会心的微笑。
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他怎么能忘记乡音呢。
这次的回乡经历,赵元任一直念念不忘。
1981年,88岁高龄的赵元任在妻子杨步伟去世后,又一次回到祖国,受到了邓小平的亲自接见。
赵元任在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仪式上,演唱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到中央音乐学院时,他又情不自禁地唱起《教我如何不想她》。等他再次回到常州青果巷时,他让二女儿用小风琴伴奏,再次深情地演唱了《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由他谱写的歌曲,倾注了他多年的思乡和怀旧之情,又一次站在祖国的土地上,他怎么能不心潮起伏、激昂高歌呢?
赵元任离开中国返回美国时,他对送他的二女儿叮咛说:“我明年还要回来”。
谁料想,半年后,赵元任在美国溘然病逝。其子女遵照其遗嘱,没有为父母举行葬礼,而是把骨灰撒入太平洋。他的二女儿这样解释父亲的遗愿,父母亲是想顺着太平洋再飘回中国。
文 | 南国雨落
原创文章,作者:DCHEG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