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这个数字,可能很多老人都会非常熟悉,这是6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不仅仅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使用这个数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使用这个数字。
养老金计发月数的由来。
1991年我国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明确有过去的国家和企业养老模式,改为社会养老模式。人们通过缴纳养老保险,未来退休后享受养老金待遇。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由于相应的保险制度建立层次较低,主要是以各个地级行政区域为统筹区域,有些地方甚至以县级行政区域为统筹。国家并没有一蹴而就,而是表示养老待遇的计算方法,仍然采用按工龄与基本工资挂钩的方式。
1992~1997年,国家逐渐推动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模式,直到1997年全国统一有关待遇计算方式。这时候制定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当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总额除以120。
不论男女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全部都是120,确实不能够体现人们退休的早晚,以及个体年龄的差异,还是有些过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味道了。
到了2005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重新完善了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直接跟缴费年限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体现了退休年龄。2005年国发38号文件公布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表,全国统一采纳。50周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5周岁是170个月,60周岁是139个月。
具体如何计算的国家并没有公布。
有的人说,由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1.4岁,11.4×12个月是136.8个月,跟139差不多。
实际上,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0岁新生儿的预期寿命。人们等到了退休时,剩余的预期寿命与年龄之和要高得多。比如说50~54岁年龄组的预期寿命为26.7岁,也就是说预计能活到76.7岁以上。60~64岁年龄组的预期寿命为18.4岁,预计能活到78.4岁以上。
也有的人说,这是假设按照城镇人口的平均预测寿命来计算的,通过假设一定的记账利率,推算出到达平均预期寿命时恰好把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领完的情况。
比如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5.21岁,假设60岁退休,按照记账利率是4%的情况下,按照有关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计发月数是138.76个月,四舍五入后为139个月。这种计算方式是相对靠谱的。
人均预期寿命一个是71.4岁,一个是75.21岁,怎么回事?其实71.4岁是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其中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21岁,农村人口只有69.55岁(《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9——迈向健康城市之路》)。实际上,当时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都称之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推动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并轨,呈现户籍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采取城镇职工的平均预期寿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2000年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20年,第7次人口普查都已经完成了。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大大延长了。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预计城镇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
近年来的一些变化。
现在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发生了变化,改为人社部统一公布,2016年是高达8.31%,2020年是6.04%。
另外,国家也从2019年开始实施养老金调整时,按比例提升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额度。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我们将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不过相信无论怎么调整,具体原则还是不会变的。仍然会是实现到达人均预期寿命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领取完毕。
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城镇人均预期寿命80岁,退休年龄60岁,预期收益率是6%的情况下,计发月数为146个月,仅仅变大了一点。
预期收益率5%的情况下,计发月数为157个月。
预期收益率变为4%的情况下,计发月数为170个月。(但相信不会这么简单)。
原创文章,作者:ZHRJW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