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室韦”一词,最早出现于5世纪北魏时期的汉文文献中。进入11世纪以后(即金朝前期),逐渐在汉文文献中“消失”。

隋朝时期,室韦共分为五个部落群,大体分布于今嫩江、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上游流域;到了唐朝,汉文文献中详细记录了20多个室韦部落,其中就包含了“蒙兀室韦”。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蒙古族“五子训箭”传说主题绘画

当下的很多学者认为,发祥于额尔古纳河下游东南“蒙兀室韦”,为今天蒙古族的族源部落。中唐以后,室韦诸部乘回鹘汗国衰亡之机,大规模西迁至蒙古高原的核心区域。成吉思汗“大蒙古国”的建立,标志着古代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截至目前,关于室韦诸部来源的认识,因为资料短缺等原因,存在着较大分歧。那么问题来了,“室韦”究竟来自何方?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1)肃慎或通古斯族系说

“肃慎或通古斯族系说”的提出者有林惠祥(中国人类学家,福建晋江人)、冯君实(现居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已退休教授)、赵展(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学术顾问)等人。

1936年,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中首先提出“室韦亦肃慎一支”的观点。1979年,冯君实在发表于《吉林师大学报》的《鄂伦春族探源》一文中提出:“构成室韦主要组成部分的是通古斯语族各部。”1980年,赵展在《锡伯族源考》(《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3期)一文中认为,隋朝室韦五部“主体部分皆属通古斯族系”。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从左至又以此为林惠祥、冯君实著《晋书·孙恩卢循传笺证》、赵展(图左)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文献中所谓的“室韦语”与“靺鞨语”相同。不过,这一出自《通典》,在《唐会要》《新唐书》有所传承的观点,与时间更早且更具说服力的《魏书·失韦传》中所载“(室韦)语与库莫奚、契丹、豆莫娄国同”不同。因此,“室韦属肃慎或通古斯族系说”,说服力似乎比较有限。

2)丁零说

“丁零说”源自《新唐书·室韦传》。“室韦,契丹别种,东胡之北边,丁零之苗裔。”吕光天、古清尧的《论陶鬲向北方的延布》(《学习与探索》1982年1期)一文据此成说。

不过,主流学者认为,《新唐书·室韦传》为抄录改写《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而成,“室韦为丁零后裔”这一说法是宋朝史臣的推论,且与《魏书·失韦传》相悖,说服力同样比较有限。

拓展阅读:

一文概述:回鹘人是谁?读书笔记:突厥、维吾尔和土耳其,到底有没有关系?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丁零(高车)骑兵想象图

3)豕韦说

“豕韦说”由徐中舒(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提出。他在《夏史初曙》(《中国史研究》1979年3期)中认为:“夏之属国豕韦北迁后称失韦、室韦。”

另外,傅朗云、杨旸在《东北民族史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一书中也认为,“‘豕韦’是室韦本来的族名,即中原的豕韦民族,进入东北后,始称室伪,继而译作失韦”。

不过,史料中似乎没有关于“与夏结盟,商汤时被灭”的“豕韦北迁”且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是记录,也没有详实的考证能将“室韦”与“豕韦”联系起来。所以,这一观点似乎也缺乏说服力。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韦国,古国名,豕韦的简称。故址之一在今河南省安阳滑县境内,古代为黄河故道地。

4)自成一系说

“自成一系说”由孙进己(沈阳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提出。他在《室韦的起源》(《求是学刊》1985年1期)一文中指出:“不论从地域和经济类型,还是从习俗和语言看,室韦都应自成一系。”

在地域方面,“拓跋族和室韦起源于同一地点….拓跋族的先人应当就是室韦族的先人”。在经济方面,“室韦的经济类型是以渔猎经济为主,和鲜卑、乌桓、契丹等族以畜牧为主不同”。在习俗方面,室韦的发式、葬俗等与东胡系和肃慎系部族不同;在语言方面,“室韦语基本上属于蒙古语族”,“较大的可能是古代蒙古语族分为东胡、秽貊、室韦三大语支”。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拓跋鲜卑的“骄傲”——北魏孝文帝

不过,室韦与鲜卑、拓跋二族起源地相同,说明室韦与鲜卑和拓跋应存在渊源关系。由于地理、气候等差异,相同起源或同一族系的不同部落、部族,在经济生活、风俗习惯方面不可能全部相同。譬如迁出森林进入草原的一些室韦部落,就由牲畜饲养、渔猎逐步转变为典型的草原游牧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发式等习俗相同与否,只能作为判定某一古代部族起源和归属的相对条件,不能以差异作为断定室韦与契丹等起源不同的依据。处在相同社会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下的不同起源的古代部族,习俗也有相同之处;而具有相同起源的古代部族,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相邻部族的影响有别。

文献记载表明,室韦语与契丹语、鲜卑语有密切关系,将室韦语定为与东胡、秽貊并列的“三大语支”之一,似乎缺乏合理的考证。因此,自成一系说的证据不充分。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汉朝末期的鲜卑汗国疆域

5)混合说

“混合说”认为室韦源于多族,主要包括三种看法。

1)王金在《室韦族琐谈》(《辽宁大学学报》1983年4期)一文中认为,室韦来源于东胡、匈奴和靺鞨。

宇文鲜卑属东胡族系,由辽西向北移至黑龙江南部,即南室韦与北室韦。因此,室韦最初来自东胡族系。又据《新唐书》室韦为丁零苗裔,丁零为匈奴支系,依此而论,室韦当属匈奴之裔。深末怛室韦距靺鞨较近,有靺鞨族成分。

2)林树山在《东后贝加尔地区的室韦文化源流及其成份》(《北方文物》1989年4期)一文中认为,室韦来源于丁零、鲜卑、北夫余和靺鞨。

大室韦是丁零人苗裔,深末怛室韦、南室韦系鲜卑后裔,钵室韦是北夫余人,属秽系民族,北室韦是古通古斯人余部或靺鞨边民。

3)干志耿、孙秀仁在《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一书中指出,室韦由东胡、靺鞨、突厥语族构成。

在室韦分布区,中部室韦属东胡系统;东部、东南及北部室韦,属勿吉——靺鞨系统;大室韦为原始突厥语族部落。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东胡族的青铜生活器皿和祭器

鲜卑宇文部贵族,本为匈奴南单于远属,世居阴山,后迁辽西,控制了一部分鲜卑部众,后逐步鲜卑化,并被慕容鲜卑攻破,部众散为契丹和库莫奚,主要居于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没有史料能够证明,鲜卑宇文部曾由辽西向北移至黑龙江南部。因此,将南、北室韦与鲜卑宇文部联系起来,似乎有点牵强。

“大室韦是由贝加尔湖向东移至黑龙江中、上游一带的丁零部族”的观点,也缺乏证据的推测。深末怛室韦并不与靺鞨相近,说它有靺鞨成分,没有史料依据;钵室韦、北室韦分属夫余、靺鞨也没有可靠证据。

北朝时,室韦主要分布于嫩江中下游以西流域。隋至唐早期,室韦部落大体分布于东至今嫩江流域,西达呼伦湖周围、额尔古纳河,北及黑龙江上游两岸,南止霍林河一线这一地域范围。

根据《魏书·失韦传》所载,嫩江流域的室韦人语言与契丹相同,应属东胡系鲜卑后裔,将室韦东部和东南部部落,归入“勿吉—靺鞨系统”也是不对的。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夏家店上层文化中的青铜器

6)鲜卑说

在中外学者中,与“室韦鲜卑说”相关的研究成果颇多,且更受认可。无论是法国学者伯希和,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还是我国学者吴廷燮、方壮猷、金毓黻等,都曾概括性地指出:室韦属东胡族系鲜卑后裔。

因此,“鲜卑说”较之前面的各种观点更具说服力,理由有以下几点。

1) 室韦的译名根据与鲜卑相同

语言学家认为,“室韦”与“鲜卑”是同一单词的两种不同汉字译写形式的名称。至于“室韦”族名不作“鲜卑”的原因,内蒙古大学教授亦邻真在《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3、4期)一文认为,是由于高度汉化的拓跋(鲜卑)贵族,不允许呼伦贝尔一带的原始部落与自己使用同一个族名。

虽然拓跋鲜卑早期曾在今大兴安岭北部、呼伦贝尔草原生活了很多世代,但后来在中原创建帝业,以正统王朝自居的他们自然不愿意承认与偏居一隅且以夷狄身份前来朝贡的室韦诸部,共用相同的称谓。所以,利用南北朝时期的译写规则,将同族人的译称,译写作“室韦”。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北魏的疆域

2) 室韦与早期拓跋鲜卑的地域相同

拓跋鲜卑在迁居匈奴故地之前,曾在今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生活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室韦人初见于史,即在这一地区。自汉末拓跋鲜卑迁离至北朝时室韦出现,古代北方各族均未进入这一区域。

室韦的出现,最大可能是未随鲜卑主体部分迁徙而留居原地的部落民,在经过近300年的发展之后,通过与东魏的交往而以鲜卑的另一种译名形式“室韦”见载于史。一言概之,室韦与早期的鲜卑诸部,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鲜卑主题壁画

3) 室韦的语言与鲜卑相通

据《魏书·失韦传》,室韦“语与库莫奚、契丹、豆莫娄国同”。又据巴黎收藏的敦煌藏文书卷P1283号记载,契丹“语言与吐谷浑大体相通”。考虑到吐谷浑是从鲜卑慕容部分出西迁的鲜卑人,他们既然与契丹语大体相通,亦即与鲜卑语言相通。

因此,“与契丹语同”的室韦语,必然与鲜卑语相通。也就是说,鲜卑语、契丹语、室韦语都应属东胡后裔诸语言。

4) 文献记载把室韦看作鲜卑后裔

隋朝以前的文献中,并无涉及室韦族源的记录。到了隋朝,《隋书·室韦传》说:“室韦,契丹之类也。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将室韦、契丹看作起源相同,只因居地一南一北而名号有别。

同样,《北史》《通典》等初唐史籍的编撰者们,也认可了这一观点。《旧唐书·室韦传》说室韦是“契丹之别类”,《唐会要》《新唐书》等文献认为是“契丹之别种”。这里的“别”,古字有“分出”之意,“别类”、“别种”就是“分出的种类、部落”。也就是说,室韦与契丹属于不同分支的东胡鲜卑后裔。

读书笔记:“室韦”究竟源自何方?

鲜卑骑兵俑


综上所述,在诸如 “肃慎或通古斯族系说”、“丁零说”、“豕韦说”、“自成一系说”、“混合说”、“鲜卑说”诸说中,“鲜卑说”论据较为充分,更具说服力,更为主流学界所认可。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未来更深层次的研究,一定会得出更为权威的结论。

原创文章,作者:QBMQA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26062.html

(0)
QBMQAR的头像QBMQAR
上一篇 2024-12-31
下一篇 2025-01-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