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因受到战争的影响,越南等国家20多万难民涌入中国,虽然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初期,但面对饱受战争困苦的人们,中国还是奉行人道主义,尽最大的努力去消化和安置了这些难民,为他们提供住所和工作。
随后,中越关系出现裂痕,待关系修复后,中国政府便开始安排难民们返回自己的国家,但此时的大部分难民却都表示不愿意离开,并希望能获得一张“中国的绿卡”,在中国长期稳定地生活下去。
然而,根据《全球难民契约》,以及中国境内目前难民的安置现状,如今仍许多中国境内的难民想要获得中国国籍,那这些难民是否如愿了?
越南与中国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唯有因果不空,如若想要了解为什么来到中国的难民们,都对获取中国国籍情有独钟,那势必先要去了解2场战争,越南战争,以及中越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
上个世纪的越南,因为发展相对落后,便在战火中沦为了法国殖民地,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被日本占领,变成了日本人在战争期间的大型粮仓。
待二战结束后,渴望和平的越南百姓,在越南的河内(北部)建立起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希望能就此摆脱曾经的黑暗与屈辱。
然而,固执己见的前越南皇帝保大,却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怂恿之下,在越南西贡(南部)建立了“越南临时政府”,并试图摧毁北部的“越南民主共和国”。
因当时北部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与中、苏关系相对密切,便随即组成了联盟,以此对抗由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所支持的南部“越南临时政府”。
就这样,越南南北至此分裂,一场耗时20年的越南战争,拉开了帷幕。
随着战争影响的日益扩大,这场本应局限于越南内部的独立战争,转眼就变成了东南亚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它不仅深深影响着当时的越南人民,也对亚洲的国际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主要分为5个阶段,自美国在第2阶段强制加入越南战争后,这场战争就变得异常惨烈,同时因为战乱影响,彼时流离失所的越南百姓也变得越来越多。
但所幸,在中国的支持与帮助下,北越逐渐在这场战争中站稳了脚跟,最后成功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赶出了领土,并在1976年完成了统一。
然而,其成功的代价却是极为惨烈的,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战争之中,约有20万越南民众残疾、380多万人死亡,以及1000多万印度支那难民无家可归。
1978年,本该就此开始修养生息的越南,却在统一后不久,在中越边境挑起了战争,与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反击战,国际上称之为中越战争。
追其原因,便是因为中、苏关系在越南战争后日渐紧张,越南在思虑过后,决定与苏统一战线,并欲与其发展亲密的外交关系。
因手中握有苏式、美式的装备,越南便以“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自称,展开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且在占领柬埔寨后,便开始蚕食中越边境。
1978年底,中国对越南展开了自卫还击作战,以云南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作战方向,共经历3个阶段历时1个月,最后成功收复所有被越南军侵占的中国领土,并在攻克其越南北部的部分城镇后,选择就此班师回朝。
然而,对于彼时的越南来讲,长年的征战和炮火,已然使得整个国家,以及人民都变得疲惫不堪。
因此,在70年代后期,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超过150万的越南难民选择乘坐小船逃离越南,而中国,也随之迎来了震惊于世界的“印支难民潮”。
“印支难民潮”指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一次难民危机,因越南当局的政策变化,而使得近29万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少数民族,以及华裔被驱赶出越南境内的事件,这3个国家的难民便统一称为“印支难民”。
在这些“印支难民”之中,约有20万左右的难民为越南难民,中国凭借着人道主义关怀,也因中越边境相连,且难民中华裔的数量较多,在融入中国当地的文化以及习俗上并无太大障碍,所以中国即刻成立“难侨办”将这些难民就地妥善安置在广西、云南等地区。
但因难民的数量实在是过于庞大,使得中国在当时处理、安置难民的过程之中,不免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据后来统计,仅是东兴口岸,每天涌入中国境内的越南难民就有1千到2千人,且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4千余人。
这些进入中国境内的难民普遍都伤病交加,面容憔悴,这也使得中国在边境口岸的医疗、住宿,乃至粮食的供给等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后,中国政府紧急成立有关部门,即刻对难民的安置、工作、生活,以及补助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整理和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人口安置政策,选择采用面向农村,集中安置的做法,来帮助这些印支难民。
难民的安置
“为每一个来到中国的印支难民提供永久性难民庇护。”
为了更好的安置难民,也为了应对中国国情,在难民的安置上,政府选择将一些有知识文化基础的难民,安排进学校、工厂、医院等岗位工作,而其余难民则集中安排进农场,学习种植技术。
继政府一开始建设的6个华侨农场之后,因未得到安置的难民数量仍然庞大,便又继而添加建设了16个华侨农林场,并将安置点范围,从侨务扩大至农业,以及林业系统。
其中有77.3%的难民被安置在国营农林场中;6.51%在厂矿、事业单位;14.1%在渔业社队;以及2%的少数民族难民被安置在边境内的村落。
政府为广西难民的安置,拨出了3.4亿元人民币的救助款,用来建设耕地约14万亩、林地约57万亩,以及各种农务工具约950台、建造住房共8.5万平方米等等。
1987年,难民们来到中国后的生活也逐渐步入了正轨,曾用来安置难民的44个农林场,其中也已经有25个逐渐开始盈利,71.68%难民的人均收入也已经达到了300元甚至更多。
中国对于难民中的人才也都选择酌情启用,在任的政府区域管理人员共有15人,获得专业职称的则有6人,另外还有39人继任了农林场以及厂矿的领导。
然而,尽管中国在难民的紧急处理,以及安置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当时来讲,在难民的规划与分配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起初来到中国的越南难民,是因为受到越南当局的压迫和驱赶,所以在难民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其所产生的外流现象也开始日渐增多。
并且,因为当时出逃的难民并不全都生活在中国,所以本就着“根基”上的联系,以及想与“国外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难民的外流现象自1987年起开始逐渐走向高峰。
而追其难民外流的原因,这其中也不乏中国国内本身的因素。
在经济改革前,中国的生产结构单一,农场的生产和发展相对缓慢,随着难民人口的日渐增多,其中不乏一部分难民在就业、住房等方面有着较多的困难,无法形成安定。
意识到问题后,政府便开始大刀阔斧的,对难民的安置策略进行了改革。
其中包括及时调整了生产结构,逐渐找到了难民的安置与发展的良性循环策略,并尝试分离出那些可以自谋职业的难民,以及在有关政策上的配套等等。
1991年苏联解体,越南也从柬埔寨撤军,中越关系也逐渐开始恢复正常。
待中越关系缓和后,中国政府欲安排境内大量的越南难民返回越南,然而,此时大多数的越南难民却都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国家,而是选择想要永久的留在中国,并获得中国国籍。
“不想再回越南了,我是个中国人,做梦都想要加入中国国籍。”曾经的越南难民,老凹厂村队长邓文林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老凹厂村位于云南省河口县,与越南山水相连,是曾经的越南难民安置村落之一,因为在治理上较为严格,所以老凹厂村的经济发展,以及村民的生活都要比其他难民村落要好一些。
相比之下,位于河口岔河的189难民村就显得落寞了许多,“想摘掉难民这个帽子,如今新时代了,这个词不好听。”
因为生育较多且没有身份证明,村名们无法外出打工,而一开始分配的耕地,也逐渐显得紧迫起来。
且由于相对贫困,以及身份归属等问题,村落中的许多男子至今都仍是单身且独居。
2005年,河口县政府,开始为越南难民们发放身份证与户口本,虽然在籍贯一栏上显示的是空白,但对于终于有了身份认同感的越南民众来说,这便就已经足够。
截止到2010年,据统计中国境内的难民已达到30万余人,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印支难民,而另一小部分则是来自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的留学生。
虽然难民们没有拿到中国国籍,但却已然被中国政府所纳入城镇医保,享有着最基本的中国公民权利和待遇。
中国在难民的求助与接收上,是联合国难民救助史上绝无仅有的存在,也因此,联合国难民署也曾公开赞扬过,中国无条件接收难民的行为,称中国是近3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越南难民安置和融入社会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随后,联合国难民署也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旨在帮助中国境内难民的安置工作。
《全球难民契约》
就这样,几年时间过去,那些曾留在中国的难民们,也都逐渐融入了中国的社会。
2018年,除美国与匈牙利以外,在其余的181名联合国成员的一致通过下,落实了《全球难民契约》的制定。
据联合国难民署2020年发布的难民趋势报告中显示,全球范围内难民的数量已经比10年前高出了1倍不止,达到了近8万人,且在这当中,能够重新回到家园的难民人数却与之相反,变得越来越少。
虽然就目前来看,《全球难民契约》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中国也不乏能从这其中看出一些,在印支难民的治理,以及未来其他难民接收上面的启示。
第一,对于难民,中国至今没有制定相对应的法律,这使得中国境内难民的人权问题始终无法得到绝对的保障。
虽然公安部曾在2005年,颁发给了印支难民有关的身份证件,但其效力并不大,在难民的居留权以及出境权上仍存在问题。
第二,中国目前缺少与之相关的难民管理机构,对于难民群体之间不同的信仰、文化、习惯等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难民营中存在不好的社会化现象。
这些存在于社会上的风险,则需要国家高度警惕和管理,以保持本国家的社会秩序和稳定,且中国有关部门也在不久前修订了关于非法移民制度等问题,许多没有身份证件的难民也开始被遣送回国。
总而言之,随着如今全球难民数量的日渐增多,有效的借鉴和管理,并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好相关的策略和治理是尤为重要的。
然而,对于在上世纪70年代涌入中国的印支难民的国籍问题的处理上,直到2021年,也未能完全解决。
印支难民在进入中国时,因为其自身的国籍丧失,以及未及时取得新国籍,如今已成为事实无国籍人。
而中国在接纳难民时,曾将难民分为“有中国国籍的难侨”,以及“没有中国国籍的难民”2类,并表示,难侨属于国内问题,已经通过“恢复中国国籍身份”而得到解决,而难民则是国际问题,如今依旧悬而未决。
但是,追其印支难民未能取得、或恢复中国国籍身份等问题和原因,可能还得从中国的《国籍法》上来讲。
根据中国《国籍法》第七条,如若想要取得中国国籍至少要满足以下3点条件,即:“中国公民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以及对中国革命事业有贡献,或是中国公民收养的外籍子女”等,并需成功取得《入籍证书》。
而如若想要恢复中国国籍,则需要满足:“自己或者父辈曾经拥有过中国国籍。”等一些需要提供相关证明的条件及手续,并需获得《复籍证书》。
因此,印支难民因未在入境时办理相关手续,虽曾拥有临时颁发的身份证明,但却不足以满足取得、或者是恢复中国国籍的必要条件。
虽然在2014年,联合国难民署也曾表示,中国的印支难民如今已然和当地社区融为一体,并不存在其在经济地位上的落差,欲推进中国对于难民国籍的办理,然而,中国却始终未承认印支难民的中国国籍身份。
1982年,《关于无国籍地位的公约》在中国生效,以确保从无国籍人的角度,给予其相对应的最基础的国民待遇,而结合如今看来,如若印支难民想要取得中国国籍身份,可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开辟希望新道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发展和增长,中国人民的日常的生活也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但相对地,如今仍然有许多的国家处在贫困与战火之中,人民食不果腹哀怨连天,整日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提心吊胆,因此,和平稳定的中国便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他们的青睐。
但人生如海,因果不空,纵观《全球难民契约》中的各项条例,虽然也存在着像是,责任分担不均、以及忽视难民人权等问题,但相信中国也可从中找到一些符合本国国情的启发与领悟,来妥善处理难民国籍的归属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国华, 陈寿德, 张民保. 印支难民安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八桂侨刊, 1988(1):8.
[2].毕晨, 周睿. 浅论中国境内印支难民人权保障相关问题[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12(6Z):2.
[3].谢文婷. 云南“印支难民”村:做梦都想入中国籍[N]. 环球时报, 2016-05-26.
[4]刘国福.论未取得与未恢复中国国籍问题治理——以完善国籍制度为中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2):160-167.
[5]曾范敬,马艳珩.《全球难民契约》视角下难民治理体系:框架、问题及启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04):75-83.DOI:10.19828/j.issn1673-2391.2021.04.008.
原创文章,作者:YYDDK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1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