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西方的民主政治

第1讲 雅典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非决定性条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地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强烈。(根本原因)

4.社会环境:崇尚自由平等的宽松氛围。

二、发展历程

1.梭伦改革—-奠基 (公元前6世纪初)

背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

措施:颁布“解负令”,保护工商业发展;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实行财产等级制;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权益;废除债奴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公民陪审法庭,打破了贵族司法垄断的局面。

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扩大了公民群体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

背景:梭伦改革没有满足平民的要求

措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制度;

影响:地域政治取代血缘部落政治,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3.伯利克里改革—–顶峰 (公元前5世纪)

背景:希波战争胜利,平民地位提高,工商业发展

措施:除十将军委员会外,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一切官职;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职能扩大: 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影响:扩大了公民参政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提高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西方的民主政治

雅典古城

三、历史评价

1.进步性: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重理解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主权在民: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几乎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2)轮番而治: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经抽签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都有一定的任期。

(3)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上,如“陶片放逐法”、官吏任期制、民众法庭等。

(4)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政治原则。

(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城邦为上、政治为本是雅典人的共识。

(6)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

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得与失)

1.进步性(得)

(1)民主的创举: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民主运作的新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2)多数人参政: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 制度。

(3)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调动了雅典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雅典的管理水平,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希腊的全面繁荣,使古代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众多辉煌成就。

2.局限性(失)

(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

(3)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4)民主后果的危害性: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隐患,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最终造成了雅典城邦的衰落。程序性民主不能保证实质性民主。

第2讲 罗马法

一、发展历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并随意曲解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

①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十二铜表法》

②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③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但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①时间: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早期。

②范围:专门适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③特点:注重形式, 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万民法:①背景:随着罗马不断_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需要给外邦人适 当的司法保障: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新问题、新矛盾,公民法已不合时宜,逐渐向万民法过渡。

②范围: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③特点:简洁灵活且 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④形成: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由零散到形成体系

(1)零散:罗马帝国皇帝颁布法令: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

(2)形成体系: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将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西方的民主政治

罗马帝国

二、内容与实质

1.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2.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三、历史影响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

(3)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影响后世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 产生 了重要影响。

(2)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 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重理解

罗马法的特征

1.地位崇高: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 形式创新、与时俱进: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

3. 内容丰富、体系完善: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

4.指导思想强调理性、正义、平等原则:受自然法精神影响 。

5.作用强大、影响深远: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6.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历史传统:13世纪设立议会,开 始有限制王权的习惯。

(2)经济基础: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3)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迫害。

2.过程

(1)爆发: 1640年革命爆发,议会军获得胜利后处死查理一世。

(2)曲折:建立共和国后,统治者争权夺利不断,政局动荡,查理二世乘机复辟。(3)结果: 1688年玛丽和威廉承袭王位,史称“光荣革命”

3.特点:通过宫廷政变的形式为资产阶级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和平夺权。

二、确立过程

1.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内容: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

2.形成责任制内阁,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1)形成: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内容:内阁成员集体负 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寻求国王的支持,宣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

(3)结果: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仅保留某些名义权力。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核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事实 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3.进行议会改革,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3)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使英国展开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在18世纪中叶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西方的民主政治

英国议会

三、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世界殖民扩张的步伐。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5.世界: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

重理解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1)集体负责

①在大政方针问题上,内阁对外(议会)是一个整体,如同一个人一样,阁员要与首相共 进退。

②内阁内部特别是在政策研究与决定过程中,阁员应当且必须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以达成共识,若无法统一,最后由首相一锤定音。

③一旦做出决定,阁员必须服从,且共同承担责任,否则只能通过个人辞职以摆脱责任。

④任何阁员都不得在事后借口自己不同意而推卸责任。

(2)内阁向议会负责:其主要表现就是一旦内阁失去议会多数的支持,就应集体辞职。

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1)从确立方式看,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如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2)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其特点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日益权重。

(3)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特点是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如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

2.趋势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第4讲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背景

1.前提: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

(1)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

(2) 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3) 1783年,英国承认其独立。

2.必要性:松散的邦联制,使社会矛盾激化。为挽救危机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1)邦联仅仅是各州之间的联合体,只是各州之间的松散联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2)在财政和经济方面,邦联政府既无权向国民征税,又无权管制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政府所需经费取决于各州是否缴纳。

(3)在国防上,邦联没有统一的军队, 各成员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彼此隶属和制约关系,因此各州不能齐心协力对外。

3.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思想,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 希望建立统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确立:1787年宪法

1.内容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西方的民主政治

2.评价

(1)进步性

①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男女权利不同。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西方的民主政治

美国国会

三、两党制

1.形成: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实质: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重理解

1787年宪法协调的矛盾

(1)中央与地方:在强调联邦政府权力的同时,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权力。

(2)大州与小州:参议院议员不论州大州小,每州两人,众议院议员则按人口比例,由选民选举产生。

(3)南方与北方: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人口,印第安人不算人口。

(4)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美国政治体制中分权制衡原则的表现

1.从联邦政府的设计上,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授予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形成了典型的三权分立体制,有效地降低了专制政体出现的可能性。

2.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实行联邦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另一方面保留了地方自治的权力,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与平衡关系。

3.美国的两党政治也是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表现,两党轮流执政、互相监督,防止了独裁政权的出现,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4.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代表社会的上层,众议院代表社会的下层,两者相互牵制,有利于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是分权制衡原则在立法领域的表现。

第5讲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1.背景

(1)政治: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矛盾尖锐。

(2)经济: 19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进步发展。

(3)思想: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历程

(1) 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 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3)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3.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 (1)矛盾与斗争:①资产阶级中共和派与帝制派之间斗争②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

(2)艰难的原因:

①经济上: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②政治上: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

③思想上: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民众对几度共和制都没能稳定局势颇感失望。

④国外:国外反法同盟的阻挠、干涉。

(3)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

①工业革命推动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根本原因)

②法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为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③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普法战败后,法国第二帝国垮台,君主派遭重大打击,政见不一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西方的民主政治

法国凯旋门

(2)意义

①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道路。

②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是法国进入工 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基础。

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条件:德意志帝国建立。

(1)原因: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

(3)建立: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世加冕称 帝。

2.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2)联邦政体: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3.评价

(1)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 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2)进步性

①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传播到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

(3)局限性: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具有保守性、不彻底性、军国主义性质。

3.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①具有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皇权至上)

②是种不彻底不完 善的代议制(行政权与立法权没真正分开:立法机关不能有效监督政府)

③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2)成因

①德意志的统是由封建邦国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的,并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统后掌握实权的是原来普鲁士的贵族,由此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②帝国的军队、军人地位至高无上,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教材补缺】 德国的容克贵族

德国有谚语称:“普鲁士统治德国,容克统治普鲁士”,容克贵族在德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德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历史上,容克贵族是职业军人,是部落领袖的后裔,是普鲁士国王忠实的臣民,日耳曼人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的主力,后来成为当地的大地主和统治者。

2.经济上,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资产阶级化,但仍保留许多封建残余。

3.政治上,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4.文化上,由于优越的政治经济特权,很多容克贵族成为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马克思就拥有容克贵族血统。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西方的民主政治

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俾斯麦

西方的民主政治

教学随笔

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律,是西方民主和法制的摇篮;

英、法、美、德,资本主义的领头者,各有各的特色;

英国的渐进,法国的曲折,美德的后来居上,各显其能;

制度的先进,促其经济的发展,并走向对外扩张之路;

叹我泱泱大国,巍巍华夏,近代史之屈辱,尽由此来!

以我中华之封建帝制,对抗资本主义之潮流,怎能事事如意?

西方民主之路,促其制度之变革,使其走上对外扩张之途,行及东方,惊醒沉睡中的东方雄狮,中国从此走上复兴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HXRHD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13621.html

(0)
HXRHDA的头像HXRHDA
上一篇 2024-12-17 21:49:42
下一篇 2024-12-17 21:49: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