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治世少,乱世多,故大多岁月,普通百姓不仅要遭受自然灾害和无边战火的反复侵扰,还要蒙受土匪强盗的一再祸害。于是,这些汪洋大盗便成了地方官吏和百姓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对其千刀万剐。电视剧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官吏和百姓们对其砍头、剁手、油烹、活埋,甚至点天灯等血腥的镜头,那么真实的情况呢?
龚遂治勃海
汉宣帝初年,勃海周围各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沧州市东部、天津市东南部、山东省德州市东北部、山东省滨州市北部)连续七八个月滴雨未下,再加蝗虫的频频光顾,以至勃海地面,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而盗贼却乘机而起,烧杀掳掠,流窜作案,弄得整个勃海郡鸡犬不宁,鬼神难安,几任郡守使出浑身解数,皆与事无补,眼见得这一乱相就要星星之火燎原至周边州郡。
于是汉宣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甄选治乱高手,前去勃海郡灭火。见领导如此重视,丞相、御史等大臣一合计,共同举荐昌邑国(今巨野县)的郎中令龚遂。后又几经考察,汉宣帝最终打定主意,任命龚遂为勃海太守。
赴任前,汉宣帝亲自与龚遂谈话:“到任后,你用什么办法来平息那里的盗贼呢?”龚遂“胸有成棍”地回答道:“勃海郡地处海滨,远离京师,得不到明君的教化,当地百姓为饥寒所困,而地方官吏却不加体恤,所以才使陛下的子民盗取陛下的兵器,在小小的池溏中游戏而已。”顿了顿,龚遂见汉宣帝若有所思,又反问道:“如今陛下是打算派我镇压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见龚遂一副胜券在握的架式,汉宣帝微微笑道:“我征选贤良人才,当然是要安抚他们。”龚遂眉毛一跳,开口恳请:“我听说,治理作乱的百姓,就如同整理一团乱绳一般,不能操之过急,只有先将紧张的局势缓和下来,然后才能一一地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常规约束我的行动,允许我相机行事。”汉宣帝沉吟了片刻,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老龚,你放手干吧!”同时,又加赏龚遂金(黄铜)三百斤。
第二天,龚遂独自一人,坐着驿车,紧赶慢赶赶到了勃海郡的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任太守要来,便按例派出一支五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前往边界接迎。龚遂见此,当即将五百人马全部打发回府,而后,于驿车中挥笔拟就了一道手谕,下达给勃海郡所属州县:“将所有负责缉捕盗贼的官吏一律解散…凡是手持锄头、镰刀和其他农具的,一律视为良民百姓,地方官吏不得刁难,只有手持兵器之人才能认定为盗贼。”随后,龚遂亲自赶着马车,“单枪匹马”前往郡府就职。
几天后,勃海郡内的一众“盗贼”便知悉了新任太守的命令,很快他们便抛弃了手中的棍棒刀矛等兵器,拿起了镰刀、锄头,摇身一变成了大大的良民。五天不到,勃海郡内原来兴风作浪的无数个盗贼便如遁地入土般无影无踪了,而田间地头却突然变戏法似地冒出了一大批头戴草帽身披破衣烂衫的农夫。不久,龚遂又下令打开官仓,赈济贫苦百姓,并选派了一大批工作队员上山下乡到各地对百姓们进行劝业安抚。
后来,龚遂又发现当地百姓不愿农事,而喜欢聚在一起喝酒撸串K歌。为了改变这一在当时看来有违主流价值观或有伤风化的陋习,龚遂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亲自拿起锄头,顶着烈日,开垦出一块一亩多地的样板田。而后,他又深入田间地头,碎碎念地劝导百姓从事农桑,并按各家人口的多少,规定必须种树若干,养猪若干。凡百姓有带刀持剑的,则让他们卖掉刀剑转买牛犊耕牛。他在下乡巡视时,见一些百姓仍佩刀带剑,便不停地念叨:“你为什么把牛佩戴在身上呢!”经过龚遂的安抚劝勉,往来巡查,终于使勃海郡内百姓初步过上了小康生活。三年后,因政绩突出,龚遂被朝廷一举评为“最美郡守”,很快便被提拔到了中央,担任起了水衡都尉。
打、杀、压是治盗的惯常做法,这也是勃海郡前几任郡守的首选和常态。可龚遂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撤并了缉捕盗贼的官吏,而且还“解放”了众多的盗贼。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几天后,事情便见到了分晓。不仅盗贼无影无踪,而且三年后,原来的一个罪恶的渊薮竟变成了一个首善之区。
崔安潜缉盗
西川(四川西部)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一直混杂而居,到唐朝中后期,这里治安混乱,盗贼猖獗,居民时时受到侵扰。前几任地方官员治匪不力,百姓怨声载道。
唐僖宗乾符年间,崔安潜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但他上任后却不急于追究盗贼,蜀中人颇感奇怪。崔安潜见众人不解,遂对大家解释道:“盗贼如果没有捕盗官吏的纵容是兴不起波浪的,如今如果真要追究,恐怕会牵连很多人。再说,西川地域甚广,倘若出兵进行大规模地搜捕只能是徒劳烦扰。”
三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崔安潜突然拨出公款一千五百缗(一缗一千文),包扎成颇为吓人的三大捆,分别露天码于成都的蚕市、药市、七宝市等醒目之处,同时又在旁边贴出布告:“有能告发并逮捕一个盗贼者,赏钱五百缗。”又在布告的后面故意用小字偷偷地小声提示:“盗贼不可能独自一人行窃,必定有同伙,若同伙告发,可以释免他的罪行,并和常人一样领赏。”
果然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三天后,就有人押着捕获的盗贼来到了官府。被押的盗贼颇为不服,一边撕扯一边争辩:“你与我并肩为盗已十七年,每次所得都是平分,你为什么要抓捕我呢?”稍微一顿,又威胁道:“即使到了官府,你也会与我一样被处死。”早就竖着耳朵等在门口的崔安潜见此,当即接过盗贼的话头教训道:“你既然知道我已发榜,为何不将你的同伙逮捕送归官府呢?如果你这样做,他就该被处死,你就该受到奖赏了。现在你既然被他告发,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当即,崔安潜便当着盗贼的面,安排手下奖给这同伙——“捕贼人”五百缗的赏钱,又将被捕的盗贼押到市场,当众咔嚓,并诛灭其全家。
这一动人的场面,三天五日便像秋风一样传遍了西川全境,得到消息的其他盗贼很快便与他们的同伙互相猜忌起来,且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因担忧同伙反目,也会将自己送到官府。思前想后,这些强盗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计策——逃命似地撒开丫子逃往了他地。一月后,西川境内风平浪静,再也不见了盗贼的踪影。
如果说龚遂实行的是以柔克刚,那么崔安潜则采用的是以毒攻毒,以贼治贼,虽方法各异,手段不同,但最终皆九九归一,拨乱反正,河清海晏。
李崇击鼓防盗
据史料记载,鼓楼始建于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彼时时局动荡不安,盗贼如蝗虫,遍地皆是。当时的兖州刺史李崇为了防范盗贼的骚扰,保障地方安全,脑洞大开,独出心裁想出了一个有效的防盗之策,那就是在每个村庄都建造一座高楼,楼上悬一面巨鼓。无论哪里,一旦发现有盗贼骚乱,值更之人就会用双槌急击巨鼓。楼高鼓大,响声震天,声震十几里,周围村庄的百姓听到震天的鼓声后,当即携棍持棒,涌到村口,站岗放哨,严阵以待。同时,也会安排专人擂起双槌,击响本村鼓楼上的巨鼓。这样村村依次“击鼓传花”,顷刻之间,百里之内,鼓声就连成一片。如此同时,各村民兵又在各险要地段及路口要道,手持棍棒埋伏把守。如此一来,盗贼刚刚作案,第一时间即被擒获,且被打得半死。以至于当地的盗贼一听到鼓声就会瑟瑟发抖,浑身打颤,吓得不敢作案,地方也随之平安无事。
后来,各府州县纷纷效仿这一行之有效的奇招,在各乡镇村庄皆构筑高楼,置木架,悬巨鼓,并一直延续下来。据说,现在兖州一带的农村仍可看到当年所建高楼的遗迹,只是一面面巨鼓已无影无踪。
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百姓还是那些百姓,只因换了一任领导,变了一下思路,便把看上去难以破解的顽疾,消解于无形,并开创了一方新的天地。如此看来,换人很重要,但换脑更重要。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丛中笑
原创文章,作者:BHSGNX,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