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石,多年来备受各国关注,然而我国在优质种质资源方面遇到瓶颈,难以培育出更优质的种子,这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多年来,因种子产权未能更好地保护,使得种业造假仿冒风气盛行,进而阻滞种业的开发研究。
01、新种子法通过
据悉,我国种业5年复合增长率为12%,但全球平均增长率多达52%,可见国内种业发展处在尴尬局面。为此,近年来国家开始加大重视种业,鼓励科企合作,加大版权保护,鼓励创新,从而实现种业振兴。
在此前,我国种业发展多倾向于修饰性品种,这使得种业同质化问题严重,突破性品种偏少,不利于种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鼓励创新、加大产权保护,实现种业振兴,今年年初一号文件上,国家就重点鼓励发展种业,7月份时又发布《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就此《种子法》修改提上日程,而后各种配套政策开始出台落地。
日前,官方再次对《种子法》修订,并决定于2022年3月1日施行,此《种子法》的修订,对未来种业发展起重要作用。此外,11月份官方就转基因育种出台4项政策,一旦通过,那就意味着转基因商业化之路正式开启,国内种业将迎来新的变革。
02、为何要发展种业?
其实,过去多年里,我国种业市场一直处在被动局面,不注重新品种产权的保护,且新品种研发力度不足。尽管我国有超3000家种企,但能够独立研发并推广市场的只有150家左右。
尽管小麦、水稻实现完全自主育种,外企只占3%市场,但果蔬、畜禽育种水平仍然较差。据悉,我国一年进口七万吨种子,山东80%的蔬菜种子进口。就连主粮玉米,农民种植的多是进口的先玉355品种,只因其产量偏高。
而我国的玉米、大豆单产只有欧美等国的60%,而奶牛产奶、生猪饲料转化率也只有其80%,距离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也正是种业发展薄弱,结果多年来受制于人。如日本“耐寒优秀”西兰花,15年时进口成本为3500元一袋,但16年时就涨至6500元一袋,17年时2万多一袋。但即便价格疯涨,仍有很多农民高价购买,毕竟其产量高、卖相好、品质高,收益也更高。
看似我国种业市场为全球第二,市场规模为1200亿左右,但仍没能诞生种业大企业,第一的隆平高科市占率不到5%,而先进种企市占率在20%以上。
我国种业规模看似大,但产业集中度偏低,创新力度偏低,我国种企研发投入为营销额的3.56%,但美国却在10%以上。
同时,就算是研发,品种的同质化水平严重,杂交玉米多是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父母本繁育出来的。此外,仿冒抄袭的现象也比较重,不需要耗费研发成本,轻松出售比正规种子更便宜的种子,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种业发展。
03、《种子法》3大变化
正因种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偏多,不利于我国种业振兴,因而修订的《种子法》更注重创新以及产权保护,主要是下面3大变化。
1、加大保护范围
我国市场上的仿冒、套牌种子比较多,即便加大执法力度,仍止不住这股恶风。更重要的是,种业维权困难,取证困难,让那些真正搞研发的企业心寒。
为此,在最新修订的种子法中,加大了保护范围,从繁殖材料到收获材料均会保护,而生产、繁殖、销售、进出口、储存等环节也均会保护。
2、加强原始创新保护
目前,我国种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原始创新种子偏少,和国际高质量、优质种子的培育依旧有不小差距,因而农民这才倾向于高价进口国外优质种子。
针对这一问题,新修订的种子法旨在建立实质性派生保护制度,企业可申请新品种权,一旦授权后就可得到保护,其他商家想要利用则需要先申请同意才行。
3、加大打击假劣种子
不少黑心商人出售“三无”、套牌种子,而很多农民对此不太了解,只认准价格低的购买。而一旦买到假种子,想要维权难度较大,这不利于我国的粮食产业发展。
为此,接下来会加大对假劣种子的打击,一旦发现,将加大处罚力度,其中“假种子”罚款2-20万元,“劣种子”罚款1-10万元。
04、转基因商业化即将到来?
11月份时,农业农村部颁布《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修改稿)》和《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现阶段正公开征求意见,要不了多久政策就会落地。
而结合近期中央农业生产会议的内容,2022年将加大大豆生产规模和产量。我国的玉米、大豆产量一直偏低,而想要提高产量,发展转基因技术为可行办法。
从近期的政策来看,转基因商业化之路即将到来,到时候,转基因玉米、大豆或迎来商业化发展,到时候农民的生产成本更低,收益更高。
当然,一旦转基因技术推广,行业门槛必然会提高,到时候小规模种企也会被淘汰,而加大研发、注重创新的种企反而将抓住机会,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上游,本身就是“高门槛、高经费、高回报”,只要能够生产出优质的种子,那必然会有更高的回报。希望种企能够注重研发,紧跟国家政策,抓紧实现种业振兴!
原创文章,作者:MTNRWP,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1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