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中国开放一妻二夫政策)

一个丈夫娶一个妻子,这早已成为世界文明国家的共识,在大多数国家,即使男人再有钱,也不能合法拥有多个妻子,这体现的是男女平等和婚姻公平。放在古代乃至近代,有钱有势的人或许能娶几房太太,但在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太可能了。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可在一夫一妻制早已成为主流的当代社会,却有一个国家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允许一妻多夫。是的你没有看错,是一妻多夫,也就是说一个妻子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丈夫,这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就存在我们的一个邻国之中,它就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尼泊尔。

大家对于尼泊尔可能有些陌生,因为这个国家确实在世界上存在感比较低,尼泊尔最出名的或许就是“尼泊尔军刀”了。本文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去探寻这令人诧异的“一妻多夫制”。

一夫一妻早已成为主流,逆向而行实行一妻多夫

对历史有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发展演变而来的,在几千年的人类发展进程中,一夫多妻制曾风靡世界,并成为一项重要的婚姻形式。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就从中国历史来看,这种一夫多妻制就曾经存在数千年,直到民国成立都还有广大的地区实行一夫多妻。直到后来关于婚姻的法律渐渐完善,一夫一妻才得以确立。

但我们要明白,这种一夫多妻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丈夫肯定非富即贵。要么你是有钱的地主和商人,他们有足够的资本养活一大家子人。要么你是有权有势的达官显贵,纵使不能像皇帝一样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能娶数量不少的老婆。

比如近代有一个著名的军阀,名叫张宗昌,此人盘踞山东多年,是有名气的地方实力派之一。作为一个军阀,张宗昌自然拥有军阀的标配:军队、地盘、钞票和女人。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因为文化程度比较低,张宗昌也被称为“三不知”将军,即不知道有多少军队,不知道有多少钱,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女人。有时候儿子跑来找他,他都不知道这孩子的娘是谁,甚至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罢了,不过从这个笑话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一夫多妻是一种陋习和文化糟粕,被一夫一妻所代替是必然的结果。

书归正题,既然一夫多妻制都已经被取消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会有一妻多夫这种如此奇葩的婚姻形式存在呢?

其实一妻多夫在远古时期是出现过的。婚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远古时代是母系社会,女人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较高,可以拥有多个丈夫。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演进,男人身体上的优势逐渐显现,并最终取代女人成为社会的主导,人类也因此进入父系社会。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男人便垄断了社会的绝对资源,并使女人成为自己的附庸,因此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女人的地位一直不高,一夫多妻也长期存在。但这种婚姻形式的演进是从宏观来看的,受制于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具体到某一地区也会出现特例,尼泊尔所在的喜马拉雅地区便是特例之一。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有三面被印度围着,另有一面与我国接壤,这一面还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因此尼泊尔无疑是处于极度闭塞的状态。

封闭的国家环境导致尼泊尔长期受封建王朝统治,社会的阶级分化十分严重,穷人穷得揭不开锅,富人却坐享其成,富得流油。直到后来英军入侵尼泊尔打开了这个闭塞国家的大门,尼泊尔才逐渐接受现代思想。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尼泊尔直到现在都不富裕,或者说非常穷,但尼泊尔却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通常我们想到的幸福国家是芬兰、瑞典、瑞士这些欧洲国家,但尼泊尔这么一个穷国,为什么还最幸福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尼泊尔的粮食产量高,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要知道达到粮食的自给自足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尼泊尔做到了。

尼泊尔人幸福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一妻多夫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一妻多夫反而是这个国家贫穷的表现之一,因为这一奇葩的婚姻形式反映了尼泊尔糟糕的社会分化。

一妻多夫制度历史悠久,古印度人北迁传播文化

我们前文说过,一夫多妻制主要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或者是达官显贵才能实现,穷人能讨个媳妇就不错了,娶好几个老婆就是在做梦。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但一妻多夫制却走的另一个极端,这种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恰恰是因为穷,也就是说只有穷人才会“一妻多夫”。答案很简单,尼泊尔的富人又不是傻瓜,他们难道愿意做绿帽奴吗?又不是人人都是浪漫的法国人。

所以对于尼泊尔的上层社会来说,他们跟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想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夫一妻,有钱了就多娶几个老婆。只有那些穷人才会一妻多夫,因为他们根本娶不起老婆。

关键问题来了,诸位读者或许都是这么想的,既然一夫多妻制让男人受益,那么一妻多夫制岂不是让女人们受益?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这种想法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不是这种想法,那说明你确实与众不同。但一妻多夫制的实际情况远不是如此,那些被多个丈夫簇拥着的女人,生活的或许并不幸福,因为她们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仍不受自己主导。

在这种一妻多夫制度下的女人们,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工具”的标签,她们的地位并不高。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尼泊尔一妻多夫制的情况。

一妻多夫出现于远古时代,后来虽然被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逐渐取代,但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存在,并且被世界多个民族所接受。

比如美索不达米亚被认为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其孕育的苏美尔人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苏美尔人便采取过一妻二夫制,直到公元前2300年的乌鲁卡基那国王的改革才废除。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苏美尔人取消一妻二夫制,这在人类发展史中是划时代的一笔。因为我们熟悉的古希腊和古不列颠人都曾采用过一妻多夫制,而这些文明都要比苏美尔人要晚得多。

不管是苏美尔还是古希腊和古不列颠,这些文明早已埋藏于历史的长河中,一妻多夫制也似乎随着文明的衰落而消亡,为什么唯独尼泊尔所在的喜马拉雅地区仍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现象呢?要了解这一点,就不能不提我们神奇的邻国——印度。

印度也跟其他的古文明一样,采取过一妻多夫制,在古印度时代,一妻多夫曾广泛流行。与其他文明不同的是,古印度的一妻多夫不仅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消亡,反倒随着古印度人的繁衍与迁徙传遍南亚地区,一直辐射到青藏高原。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公元前1900年左右,古印度的北部地区发生了一场十分强烈的大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就连古印度人赖以繁衍生息的印度河和萨雷斯瓦蒂河都因此改道,这直接导致了古印度的大迁徙。

后来,在公元1500年时,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后迁移至中亚锡尔河附近的雅利安人开始强大,并发动了对于南亚次大陆的入侵,古印度人因战乱四处溃散。一些印度人向北面的喜马拉雅山逃亡,一些则朝着南面的锡兰方向逃命。

虽然印度人现在很拉垮,但不得不承认,古印度文明还是比较发达的,因此即使逃到北边的古印度人也能推翻原尼泊尔的统治者,并建立了新的王朝。古印度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文化,还不可避免地将一妻多夫制传播开来。这一制度自此便在尼泊尔地区存在下来,生生不息。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血缘关系方能共同娶妻,“一妻”也能过渡实现 “多妻”

尼泊尔地区的一妻多夫制是具有鲜明的特点的,有些特点或许会让大家感到意外。

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并不是说任意组成家庭,要想多人娶一个老婆需要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要具有血缘关系。也就是说,这个一妻多夫,绝不是几个男人商量商量就能娶一个老婆的,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一般来说,都是家里的几个兄弟共同娶一个妻子。

兄弟共同娶一个老婆,这是最普遍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仅限于兄弟,通常来讲只要有血缘关系都可以,比如父子、叔侄和舅甥。这种标准成为判断一妻多夫是否符合规定的主要指标之一,在这一标准的要求下,如果朋友想共同娶一个老婆那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当然不是,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想和朋友共同娶一个老婆,那就让朋友伪造一个血缘关系嘛,反正别人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血缘关系!

但是一定要把事情做得缜密一些,因为如果被外人知道了真相,那么这种几个哥们娶一个老婆就会被人耻笑和嘲弄,因为在他们眼里这跟交易没什么区别。

有人会说,既然都一妻多夫了,那能不能干脆二妻多夫,或者三妻多夫?其实从严格的标准来说,二妻多夫也不是不可以,但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第二个妻子需要是第一个妻子的姊妹。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这个要求看似严格,但其实实现的概率是很高的,有很多家庭都是从一妻多夫向二妻多夫乃至多妻多夫过渡。在完成了一家兄弟迎娶另一家姊妹后,就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这两家几乎融为一体,成为一家人了,这大大增强了家族的实力。

伺候几个丈夫并不幸福, 孩子不知生父都叫爸爸

在说到这里后,笔者就不得不解释文中提到的那个问题了,那就是一妻多夫制里的女人们为什么生活得并不幸福?

首先我们要明白,尼泊尔虽然允许一妻多夫,但这绝不意味着一个女人“娶”某一家庭的几个兄弟,这种入赘的现象虽然存在,但并不是常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是几个兄弟共同迎娶一个新娘,也就是说女人还是要嫁到男方家的,只是嫁给许多男人罢了。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所以说一妻多夫制里的女人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的地位,相反,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很差的。大家想一想或许就明白,一个女人伺候好一个男人就不是一件容易事,怎么伺候好一群男人呢?嫁给几个兄弟的女人,几乎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担,几个兄弟的家务活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光洗衣做饭就是一件难事。

当然,和洗衣做饭相比,更麻烦的还是夫妻生活问题。在一夫多妻制里,丈夫虽然能娶好几个老婆,但会分正房和偏房,在严格意义上只有正房才是正统的妻子。就连至高无上的皇帝都要立皇后,这些皇上虽然能有无数嫔妃,但只有皇后才是名正言顺的老婆,所以皇上在晚上“翻牌子”时,都是翻的嫔妃的牌子。

在一妻多夫的尼泊尔,也有类似的现象,但没有一夫多妻那么严格。对于处于一妻多夫制的尼泊尔女人们来说,丈夫们几乎都是平等的,但还是要以大哥为尊。也就是说,兄弟们之中的老大,往往能有更多的时间占有妻子,而那些弟弟们就只能跟在后面。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虽然一妻多夫,但这些丈夫也不是没有脾气,看着老大天天占着老婆不放,丈夫们也难免生气。但受制于严格的家庭地位,这些弟弟也不敢跟大哥撒气,只能把火撒给女人。

所以说一妻多夫的女人生活得并不幸福,相反,她们常常成为男人们争夺的对象,每日生存于纠纷之中。并且这些女人还要负担家务,日子过得很是辛苦,伺候一群大老爷们可太难了!

说到一妻多夫,就不能不谈到一点,那就是他们的孩子怎么办?难道还分“生父”和“其他父”吗?当然不是。从现实的方面来说,这些丈夫们知道妻子生下的孩子是谁的吗?因此,纵使这些出生的孩子有自己的生物学父亲,但他们也不知道,而且父亲们也不在乎。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所以社会性父亲出现了,也就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每一个父亲都是“亲生父亲”,都得叫爸爸,这些父亲们也把每个出生的孩子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子”。

为了区别开来,这些孩子会根据年龄大小来称呼这些父亲,比如年长的父亲就成为“大爸”,中等的就叫“中爸”,然后依此类推。

一妻多夫只为保住家产,两极分化穷人生活艰难

看到这里,想必各位读者都已经对尼泊尔一妻多夫制有了大概的了解,最后我们再来聊聊这种奇葩的一妻多夫制为什么能一直存在。所谓存在即合理,在这种看似奇葩的一妻多夫制背后,其实隐藏着十分复杂的原因。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对于一妻多夫制留存至今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从经济方面来说,“穷”是导致一妻多夫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但这种“穷”并不是彻底的穷,而是有一定资产的穷。尼泊尔环境比较恶劣,经济也比较落后,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

拥有一亩三分地的家庭便将这些土地看成最大的资产,格外看重家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房屋、耕具和土地。因此对于这些家庭来说,首要的使命就是要把家产保住,而导致家产流失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分家”。

在中国,一般第二代就要分家,兄弟几个盖房结婚,然后把父亲家里的财产分一分,这再正常不过了。但在尼泊尔,这种分家现象确实致命的,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家里本来土地和财产就不多,大家一起劳动还能吃上饱饭,如果一分家,那么就会出现人人都吃不饱饭的情况。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所以为了避免“越分越穷”,就出现了几个兄弟合娶一个妻子的情况,这样就保证了家产的统一性和继承性。并且因为只有一个妻子,所以这些丈夫可以分别从事放牧、种植、务工乃至当兵等多种工作,这样才能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

因此,我们说尼泊尔的这种一妻多夫只有“穷”人这样做,这种“穷”并不是彻底的穷,如果已经穷得揭不开锅,那也没有一妻多夫的必要了。

尼泊尔一妻多夫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当地的社会政治情况了。在尼泊尔所处的政治环境下,社会的两极分化是非常明显的。

正如上一段说,只有穷人才一妻多夫,那些富人是不会一妻多夫的,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这些上层人士垄断了社会的多数财富。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的神秘国度,允许一妻多夫,穷人的无奈之举

在阶级固化严重的尼泊尔,只能靠一妻多夫来维持本就不多的家产,这样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

如果说一夫多妻是富人的享乐专利,那么一妻多夫则是穷人的无奈之举。在贫穷落后的尼泊尔,人们为了生存只能采取一妻多夫。

生活在一妻多夫家庭中的女人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福,她们要应付整个一家子人,做全家的家务,伺候成群的孩子。

随着尼泊尔的经济发展,一妻多夫制会渐渐消失吗?笔者不敢妄下定论,但我相信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原创文章,作者:KRNNAB,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eidanyezhu.com/a/10037.html

(0)
KRNNAB的头像KRNNAB
上一篇 2024-12-17 21:39:59
下一篇 2024-12-17 21:40: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